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www_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_精品视频在线免费看_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免费

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中國版“老人與海”講述中華鱘命運拐點[組圖]

發布時間: 2014-09-25 16:30:3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自2009年起,中華鱘自然繁殖監測成為中華鱘研究常規研究任務。該所已建立了綜合食卵魚、水聲學探測和水下攝影等技術相結合的技術體系。2013年調查顯示,自從葛洲壩建成后截斷中華鱘產卵路徑,32年來頭一次,這群從海洋溯游回來的大魚沒有產下卵子。2014年年9月的尋訪結果壓滅了中華鱘專家們的“最后的一線希望”。圖片作者:黎明/CFP

 

    “黃金水域”希望也落空

    去年11月、12月,葛洲壩下5公里江段,一艘機駁船長時間停駐在渾濁的江面上。船艙里,長江水產研究所中華鱘課題組助理研究員吳金明專注地盯著21寸的顯示器。畫面中,透過淡綠的江水是搖曳的水草和一片亂石,這是水下視頻系統傳輸上來的江底畫面。吳金明仔細辨認是否有附著江底的卵子。

    水下視頻覆蓋了5公里江段內的120個位點,但均未發現魚卵。

科研人員還采用解剖食卵魚和江底采卵的方法進行監測。但直到12月底,中華鱘的產卵期結束,仍未發現任何卵或受精卵的跡象。

這片被科研人員反復搜查的水域是野生中華鱘現存唯一的產卵場。

長江葛洲壩建成前,中華鱘是一個興旺的種群,它們在長江上游的合江至金沙江屏山段的600多公里江段內有16處產卵場,危起偉說。

中華鱘幾乎是目前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歷經1.4億年,存活至今。它們也是中國獨有的鱘魚,出生于長江,成長在大海。經過8-26年的生長,一旦性腺成熟,就從大海溯游回長江繁殖后代。漫長的海洋生活,不曾抹去它們對長江的記憶。

每年6月,性成熟的雌雄個體成群而行,由上海崇明島長江口溯游而上,在年末抵達產卵場,停留到第二年的10、11月開始產卵。幼魚在長江里長到20厘米左右,順江而下,在下一年的7、8月,從長江口入海生長。

葛洲壩阻斷了中華鱘通向產卵場的唯一通道。但專家們卻在1981年的秋天意外發現中華鱘在葛洲壩下游的水域產卵,新的產卵場就此形成。此后32年,上游的22處產卵場“荒廢”,這里成了中華鱘物種自然延續唯一的根據地,也成了寄托科研人員希望的“黃金水域”。

然而,今年9月的走訪,讓課題組最后的希望也落空了。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轉到

 

/ 10
 
 
 

熱點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西宁市| 突泉县| 温宿县| 永城市| 酒泉市| 白沙| 达州市| 三门县| 历史| 通河县| 保康县| 连南| 米泉市| 揭阳市| 兴国县| 伊金霍洛旗| 桦南县| 芦山县| 宝山区| 手游| 邹平县| 株洲市| 天柱县| 宾阳县| 曲沃县| 县级市| 靖远县| 临邑县| 天峻县| 石河子市| 诸城市| 陆川县| 大化| 湖南省| 公安县| 靖安县| 新宾| 虎林市| 河南省| 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