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也是“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1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與爭取世界和平偉大事業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是國際社會的重要集體記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將中國人民的民族記憶上升為全人類的共同記憶,彰顯了這份遺產應被全世界銘記與珍視的重要價值。回顧其申報歷程,能夠重溫聯合國維護世界持久和平的宗旨與初心,深化踐行“四大全球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自覺與篤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專門負責“于人之思想構筑保衛和平之屏障”的機構,一直積極倡導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平文化。《世界記憶名錄》自1997年建立以來,至今收錄了570項文獻遺產,其中有18項來自中國。評審的關鍵標準在于“世界意義”,強調“對民族、語言和文化多樣性的探尋,對世界人民共同記憶的思考”,要“超越地域和國界,對當下和未來的人類整體都具有共同的重要性”。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意味著對其世界意義的認可,也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集體記憶的鞏固與確認。
“南京大屠殺檔案”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關于1937至1938年,日本侵略軍占領南京期間大肆殺戮中國軍民的檔案;第二部分是關于1945年至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法庭在戰后對日本戰犯調查和審判的檔案;第三部分是關于1952年至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機構提供的文件。“南京大屠殺檔案”的評審和入選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按照《保護文獻遺產總方針》《世界記憶項目國際咨詢委員會章程》等一系列運行規范和程序完成的,具有無可爭議的專業可信度與公信力。
自“南京大屠殺檔案”提交申報、入選意見得到公布以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受到了來自日本方面的強烈反對與種種阻撓。日本右翼千方百計打探申報材料內容,甚至試圖“上門鬧事”,還組織了兩次“千人簽名”活動,公然否認侵略,歪曲和篡改歷史,為當年的戰爭罪犯翻案招魂。據聯合國相關官員事后透露,他當時幾乎每天都會接到日本代表團的電話或約談。
與此同時,日本也在推動將 “明治工業革命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日方申報的23處工業遺址中,有多處在二戰期間強征和奴役了中國、朝鮮半島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勞工,犯下嚴重罪行。中國和韓國都對這一“逆歷史潮流之舉”表示明確反對。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應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相關規定中促進和平的宗旨與精神,“南京大屠殺檔案”反映的是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對戰爭的共同反思,以及對和平價值的共同理解與珍視,拒絕遺忘,是為了更好地記住和平。這與日本強推明治工業遺址“申遺”的目的和立場截然不同。
與“南京大屠殺檔案”同時提交的,還有“慰安婦:日本性奴隸檔案”。在初審階段,這兩項文獻遺產都得到了國際咨詢委員會專家認可,考慮到“慰安婦檔案”還涉及朝鮮、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委員會建議中方同相關國家聯合申報,“以便從全球性與代表性的角度反映這一問題”。這讓日本右翼勢力變本加厲,包括試圖把所謂日方專家強塞進國際咨詢委員會、借調日方人員進入世界記憶項目秘書處等,這些無理要求最終都遭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拒絕。
2015年9月,日方甚至反對、阻撓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時任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來華出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2015年10月4日至6日,《世界記憶名錄》評審國際咨詢委員會第12次會議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召開。9日,委員會將包括“南京大屠殺檔案”在內的47項入選項目名單提交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至此,“南京大屠殺檔案”通過了委員會的兩階段評審,被認可為“真實的、具有世界意義的文獻遺產”。在委員會提交名單后,教科文組織秘書處再次深夜接到日本方面的電話,依然試圖阻止總干事在文件上簽字。
如今,“南京大屠殺檔案”成為世界記憶已經十年。今天的世界變亂交織,百年變局縱深演進,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面臨著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強權政治等沖擊與形式多樣的全球性挑戰。盡管和平依然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與共同事業,但要在新的全球治理格局下維護和平,就要從人類共同的記憶遺產中汲取教益與靈感,探尋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構建和平文化的新路徑。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全球南方關鍵一員,應站在聯合國成立80周年的歷史新起點上,進一步倡導和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為世界人民牢記歷史、促進和平的努力貢獻智慧與力量。(作者是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助理、區域國別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