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的背景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作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員,是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世紀以來,尤其是最近十多年來,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拉關系取得歷史性跨越式發展,成為南南合作的典范。中拉攜手打造20億人口量級的巨大市場,GDP總量占到全球總量的1/4。在應對全球性挑戰、完善全球治理方面,中拉也是不斷加強團結協作,相互支持??梢哉f,在全球政經格局中,中拉的分量不斷增強,地位日益上升。新形勢下,中拉雙方應在提高制度性話語權方面攜手共進,加強國際傳播體系和能力建設,講好各自發展和友好合作的故事,有效應對和破解“西方中心主義”的話語陷阱,共同打造“南方話語”新坐標。
亟需突破西方話語壟斷
拉美國家獨立兩百年來,在探索現代化的道路上走過了一條曲折道路。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拉美國家普遍采取“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在構建自主的國民經濟體系、實現工業化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但隨著20世紀80年代債務危機的爆發,基于“華盛頓共識”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成為主流,經濟市場化和政治民主化同時推進。世紀之交,拉美興起了第一波“粉紅浪潮”,之后又經歷“左退右進”“左進右退”,直到今天的“左右共治”狀態。頻繁的左右政權更迭,并未能夠解決全球地緣政治經濟變化、疫情沖擊、內生增長不足等帶來的發展困境和治理困境,傳統左翼和右翼執政的“政策工具箱”日益告罄。近些年來,在傳統左右之外尋求“第三條道路”、探索新的發展方式和治理模式的傾向愈發明顯。在主要左翼大國的合作下,地區團結和一體化建設取得不少進展,獨立自主性提高,“疏美、遠美、反美”傾向有所上升。當前美國政府推行“新門羅主義”,加大對拉美的干涉和控制,盡管會讓部分國家在相關議題上被動妥協,但長期來看只能加劇拉美的反美情緒,拉美獨立自主、擺脫美國干涉的步伐不斷向前。
經過多年發展,中拉關系變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成熟、更具韌性?!爸欣呀洺蔀閿y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這是對中拉關系的真實寫照,也是中拉關系的最高定位。雙方在政治上高度互信、經濟上高度互補、發展上深入互鑒、國際上廣泛互助。而且,中拉關系早已超越雙邊,具備越來越廣泛的國際意涵。
可以說,中拉團結協作的政治影響力和務實合作的經濟影響力持續上升,但在國際話語體系中,中拉的影響力和存在感尚有不足。不管是國際話語體系的自主構建、國際議題的主動設置,還是對自身話語資源的發掘利用、對話語陷阱和虛假敘事的應對斗爭等,都有一定短板。比如,在話語體系方面,中拉很多時候仍是西方主導話語的“被描述者”,而非自己積極發聲的“定義者”;再如,在國際議題設置方面,中拉仍經常是“追隨者”而非“設置者”。
就此而言,中拉目前的國際話語權落后于政治影響力和經濟實力,一些人對中國和中拉關系的了解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中拉打造能夠真實反映各自發展情況和中拉關系現狀、發揮較好傳播效果、服務雙方共同發展并促進全球治理深入開展的“南方話語”,就顯得勢在必行。
充分發掘“南方話語”資源
中拉合作的理念與實踐,為構建“南方話語”體系儲備了豐富資源,值得我們進行系統性的梳理和總結。中拉合作既有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合作的普遍共性,也有自身特性,主要體現為其開創了雙邊合作與整體合作并行互促的新形態,尤其是在拉美長期被美國視為“后院”的背景下,中拉合作更加凸顯中國理念的正確方向和時代價值。從構建“南方話語”資源供給的角度來看,中拉合作的經驗啟示可以概括如下:
一是踐行“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與原則。相互尊重是中國發展同拉美國家關系的基本前提,也是最為拉美國家看重和贊賞的一點。拉美國家中既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地區大國,也有中美洲和加勒比島國那樣體量較小的國家,而中國在發展同這些國家關系時,不管對方大小、強弱、貧富,都一視同仁,將其作為平等伙伴進行對話,開展合作。公平正義是中拉合作的一貫追求,這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中國充分尊重拉美國家在維護國家獨立安全和經濟發展方面的合理訴求及正當權益,堅定支持拉美的獨立自主和一體化,從來不認為拉美是誰的“后院”;在全球氣候治理領域,中拉雙方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中方推動建立“損失和損害”基金,旨在幫助加勒比小島嶼國家等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發展中國家和脆弱國家;在應對國際重大問題時,雙方也是基于問題本身的是非曲直,追求公平正義。在烏克蘭危機和新一輪巴以沖突問題上,雙方立場相近,比如中國與巴西2024年發表“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六點共識”,并在聯合國框架下成立“烏克蘭危機和平之友小組”;在巴以問題上,雙方都認為“兩國方案”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二是構建攜手共進的中拉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標。2014年,習近平主席首次呼吁雙方“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十多年來,中拉命運共同體之船迎風破浪不斷前行。在雙邊層面,中國已同古巴、巴西等國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簽署協議。特別是去年,中國和巴西將雙邊關系定位提升為“攜手構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續星球的中巴命運共同體”,成為全球南方和發展中大國間關系的典范。
三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自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拉美國家積極參與其中,目前26個建交國中絕大多數已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對拉美的定位也從“一帶一路”的“自然延伸”上升為“不可或缺的參與方”。中拉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大項目和“小而美”項目交相輝映,給當地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四是共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團結協作是中拉關系的優秀傳統,在二戰后風起云涌的民族解放運動中,中國堅持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支持拉美國家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正義斗爭,比如在1964年支持巴拿馬人民收回運河主權,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支持拉美國家提出的“200海里海洋權”等主張。中拉共同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更加公正合理,在“不結盟運動”“77國集團”等平臺加強協作。當前,國際社會再一次走到團結還是分裂、合作還是對抗、進步還是倒退的歷史關頭,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再度泛起,面對“治理赤字”不斷加劇,拉美國家支持并認同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并在國際舞臺上與中方共同發聲,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共同發出更加響亮的“南方聲音”
基于以上分析,中拉攜手共建“南方話語”體系,首先需要努力提升南方國家的制度性話語權。制度性話語權主要是指用制度形式固定下來的話語權,進而對國際事務產生長期影響。西方國家長期霸占國際話語權的主導地位,通過塑造全球規則框架、議程和技術標準,維護在貿易、金融、環境治理等全球事務中的特權,全球南方國家的制度性話語權則處于弱勢地位。
要想提高中拉以及南方國家整體的制度性話語權,中拉可在如下方面加強合作。一是持續推動國際組織的結構性改革,提高南方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近些年來,中國不斷呼吁和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份額與投票權改革。中拉應該加強協同在IMF、世界銀行以及世貿組織、聯合國等框架下的立場,共同推動改革。二是做大做強自身合作,繼續成為南南合作的典范,并且推動南南合作向著更大范圍拓展。三是加強技術合作與創新。西方國家長期在關鍵技術標準、創新資源和知識產權上占據主導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南方國家技術創新和自主發展。中拉可從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技術標準制定、技術轉讓與合作創新以及數字經濟與數據治理等方面打破西方技術霸權。
其次,用好中拉合作的話語資源,講好中拉合作的故事。雙方應致力于尋求“中國話語”與“拉美表達”的契合點,講好各自發展的故事和友好合作故事。拉美國家對中國提出的系列理念總體高度認同,只是由于歷史文化和語言差異,相關理解還有待進一步加深。這一方面要求中方做好中國理念的“國際化表達”,另一方面也需要拉方增進對中國歷史、文化和現實的了解。這就要求雙方加強社會人文交流,促進相互認知、相互認同的持續深化,講好中拉合作的故事。
再次,激濁揚清,有力反擊“西方中心主義”的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不管是在西方主導的國際輿論場還是拉美個別地區的媒體空間,都存在著有關中國形象和中拉合作的一些虛假敘事。其中有的是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誤解,也有一些是基于價值觀偏見和抹黑目的的故意曲解。中拉應該積極合作予以駁斥和回擊,同時揭批西方國家在歷史和當下對拉美的不公平對待以及由此造成的傷害。
最后,共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為此,一是需要加強雙方媒體合作,制定更加精準的媒體合作戰略。用好“中拉媒體合作論壇”“中拉新聞交流中心”“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等平臺,從項目設計、內容共享、人員交流等方面加大投入。通過交流培訓機制,把更多拉美記者“請進來”,感受和報道一個更客觀更立體的中國。二是加強智庫與媒體的融合傳播。當前,“智庫媒體化”和“媒體智庫化”趨勢日益發展,應積極支持中拉媒體智庫合作,特別是用好拉美“外嘴”和“外腦”。三是建設好全球文明倡議踐行機制,推動中拉文明互鑒和人文交流。拉美多國都有古老的文明,也以文明多樣性著稱,推動全球文明倡議在拉美落地,推動中拉文明交流互鑒,對促進雙方的價值觀融合具有重要意義。(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