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西瓦灌溉工程橫貫山間溝壑。中國網記者 鄭亮 攝
中國網西寧9月24日訊(記者 宋柏霖)在青海,一直流傳著“天下黃河貴德清”的民間美譽。滔滔黃河沖出龍羊峽谷之后留下一片開闊的谷地,這里是被人們稱為“高原小江南”的好地方——貴德。昨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如今拉西瓦灌溉工程讓從前飽受“守著黃河用不上水”困擾的貴德百姓享用到黃河之水的潤澤,當地依托豐富的水利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實現脫貧致富。

拉西瓦灌溉工程改善并新增灌溉面積20.02萬畝。中國網記者 鄭亮 攝

拉西瓦灌溉工程建成后,當地造林范圍不斷擴大,釋放生態效益。中國網記者 鄭亮 攝
佇立于拉西瓦水庫大壩與李家峽水庫庫尾之間的黃河南岸,放眼望去,拉西瓦灌溉工程雄偉壯闊。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設局局長李占彪表示,作為青海省實施東部黃河谷地百萬畝土地開發整理重大項目的四個子項目之一,拉西瓦灌溉工程利用拉西瓦水電站形成的水頭優勢,改善并新增灌溉面積20.02萬畝,解決貴德縣河陰、河西、河東、常牧、新街5個鄉鎮的灌溉問題,讓8萬余名老百姓受益。同時,有關部門已將造林范圍由灌區向周邊推進,大幅度提高黃河南岸的植被覆蓋率,增加綠地面積,生態效益顯著。
“以前我們村子有好幾個取水口,每個取水口都要安排人,如果今天我們村子要種地澆水,全村人都得出動,5天內必須澆完,澆不完也要讓給別的村子。但現在拉西瓦灌溉工程解決了大家的用水問題,這對農作物生產幫助太大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宣傳部副部長郎東主告訴記者。

在貴德縣,受益于拉西瓦灌溉工程的河陰鎮童家村村民們收割玉米。中國網記者 鄭亮 攝
今年是貴德縣鞏固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成果之年,也是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沖刺之年,拉西瓦灌溉工程是貴德縣水利資源得到充分運用的一個縮影。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副縣長李福軍說,近年來,貴德縣以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為基礎,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與效益,拉西瓦灌溉工程投用后,當地依靠豐富的水利資源發展現代生態農牧業、生態旅游業等產業,推動一產、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目前,貴德縣以構建沿黃現代生態循環農牧業經濟帶為引領,在沿黃村社建設辣椒、蒜苗、長白蔥等露天蔬菜生產基地和薰衣草、玫瑰花等花卉種植基地,引導沿黃兩岸群眾種植瑪咖、藜麥、柴胡等中藥材,全縣農牧業實現提質增效。此外,貴德縣挖掘紅柳灘和千姿湖片區冷水資源,發展規模化冷水魚養殖,年產量達到1300噸,水產品養殖業蓬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