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

創意焰火秀在湖南省瀏陽市天空劇院上演。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景區上演《今上岳陽樓》實景演出。
吳永華攝

湖南省長沙市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的數字文博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實驗室,智能設備在嘗試對文物模型進行數字化采集。
資料圖片

瀏陽河懷抱中的湖南省長沙市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
資料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p>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湖南著力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題”,推動文化建設數智化賦能、信息化轉型,努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湖南特點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路徑。
推動數智化賦能、信息化轉型
“爆炸特效再用AI(人工智能)跑一遍”“動作捕捉的效果還要微調”……湖南省長沙市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湖南拾意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小屏幕上,各類圖層、曲線不斷切換跳動,一部微短劇的后期生產流程正在進行中。
“依托園區的‘云、網、算’基礎設施,微短劇現在也有‘大制作’。”企業創始人、技術總監陳令軍說。
近年來,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搭建馬欄山音視頻實驗室、馬欄山數字媒體實驗室等22個研發創新平臺,集聚起4000余家文化科技企業,不斷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軟、硬件生態。今年10月,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發布關于使用“云、網、算”新基建技術資源的舉措,為不同類型主體量身定制優惠扶持政策。
“自建硬件系統,至少要花費幾十萬元?,F在租用園區的云存儲、云算力,一年成本才1萬元左右。這讓我們可以把更多經費投入拍攝和制作環節,提升劇集質量。”陳令軍說。
科技的每一次迭代,都推動了文化的創新和突破。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文化和科技融合不斷催生各類新業態、新應用、新載體。
湖南以“數字新基建”加速文化新設施建設,助力夯實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基礎底座。在湖南省十大技術攻關項目和重點研發計劃中,對文化和科技融合進行了專題部署?!俺咔逡曨l算法”等一批攻關項目,突破了視頻高性能計算、渲染加速、視頻人工智能等關鍵核心技術。
近期,《湖南省貫徹落實國務院“人工智能+”行動的實施方案》印發,明確將人工智能作為推進新質生產力、構建智能經濟新形態的重要引擎?!叭斯ぶ悄?文化旅游”成為這一方案明確的重點發展方向,一批具備文化和科技融合潛力的企業、項目和平臺,入選重點培育清單。
加快培育新業態,尋找表達新形式
細觀湖南近年來爆火出圈的文化新業態,背后都有科技助力。
讓煙花不僅綻放在天空,更回響在文化里。走進湖南瀏陽潤霆煙花集團,可以看到非遺技藝和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戲曲臉譜、華夏圖騰、王朝歷史……這些帶著深厚底蘊的傳統文化元素,被巧妙融進產品設計、包裝及燃放編排里,成為承載文化的鮮活符號。
今年上半年,潤霆煙花集團出口額超1.5億元。帶著中國文化印記的煙火,綻放在更廣闊的夜空。“客戶喜歡的,不只是絢爛光影,更是里面的中國文化韻味?!奔瘓F負責人周志明說。
為文化尋找承載新空間和表達新形式,瀏陽市創新出“天空劇院”模式——湖南花火劇團有限公司把焰火、音樂劇、無人機表演結合起來,用“世界元素+國風美學”沉浸式講故事。
“從賣煙花到賣服務,再到如今賣文化IP,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賦能,讓瀏陽煙花走向更廣闊的領域?!睘g陽市焰火燃放協會會長、花火劇團負責人黃成說。
開放“馬王堆數字資源庫”和湘博品牌的雙授權,發布“馬王堆紋樣數字基因庫”……湖南省博物館建設數字文博大平臺,打造“數字漢生活”項目,運用數字化手段,讓漢風古韻在數字世界“活”起來。
醴陵陶瓷以新材料、新技術為依托,挖掘文化遺產價值,擦亮醴陵陶瓷文化名片。長沙湘繡企業則采用數據挖掘、圖像處理和虛擬仿真等技術,構建集數字化保護、營銷和教育于一體的云湘繡平臺。
面對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要,湖南加快培育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推動報業、廣電、出版、演藝、文旅等傳統業態數智化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網絡視聽、沉浸式體驗等新興業態,拓展文化發展新空間。
拓寬空間,吸引人才,加大投入
圍繞資金、人才、制度,湖南正加速營造協同高效、充滿活力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態圈”,拓寬文化發展空間。
最近,湖南省“智匯瀟湘 才聚湖南”系列專場招聘會持續火爆。引才專業清單,囊括人工智能、數字創意、高端制造等多個文化和科技融合重點領域;攬才重點城市,覆蓋北京、上海、成都等國內文化人才和科技人才高地。
生成式人工智能企業萬興科技,攜帶眾多高薪崗位亮相?!捌髽I推出了校招生百萬年薪計劃,此次省外攬才就是要吸納人工智能領域頂尖新生力量,支撐公司全球化人工智能戰略推進?!比f興科技校招負責人說。
人才,是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最具活力的因素。湖南大力實施“芙蓉人才”計劃,創新高校學科設置,打通產學研貫通渠道,讓越來越多青年創客、“內容+科技”復合型人才和文化科技領域緊缺人才進駐、扎根、成長。
當前,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已經成為驅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關鍵引擎。在湖南大數據交易所,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已經成為支撐起數字交易的8個中心之一。目前,湖南大數據交易所已累計上架數據集產品367個,累計交易額超2.18億元。
湖南探索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以市場化方式吸引全網算料向湖南匯集,把海量數據變成有價值、可交易的生產要素資源?!耙劳虚L沙市國家數據標注基地,湖南已累計建成文化旅游、醫療健康、工業制造等行業50余個高質量數據集,數據規模10萬TB以上,服務了50多個垂類AI大模型研發應用。”湖南省數據局副局長胡曉說。
湖南建立文化科技財政專項資金扶持體系,積極引導各類資本向文化和科技融合領域投入,為融合發展注入金融“活水”。今年5月,總規模達3000億元的湖南省金芙蓉產業引導基金設立文化科技子基金,主要投資文化產業,重點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領域,支持產業升級和招商引資。
改革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湖南著力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破市場、場所、業務的固有邊界,優化資源配置與產品服務供給機制,更好地適應和拉動人民群眾輕量化、個性化、品質化、社群化的文化消費新需求。
“發揮湖南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的優勢,把文化作為提高湖南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舉措,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1日 13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