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成種類齊全、功能較為完善的水文站網體系
新華社南京10月27日電(記者沈汝發)全國水文部門目前共有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各類水文測站13.3萬處,基本實現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有防洪任務的中小河流全覆蓋,已建成種類齊全、功能較為完善的水文站網體系。
這是水利部水文司司長劉志雨在26日于南京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水文計劃50周年水科學國際會議上發布的信息。
劉志雨說,我國建立了全覆蓋的水旱災害預警服務體系?;緦崿F了中央、流域、省、市、縣5級水情預警發布全覆蓋,向社會發布洪水和干旱預警信息,增強全社會的防災避險意識。
水文監測實現從傳統機械式向非接觸式轉型。研發了遙感、雷達、聲光電等先進技術設備,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監測。降水、水位基本實現在線監測,流量、泥沙自動監測率從2020年的30%、5%分別提高到2024年的53%、17%。
針對洪水預報,我國水文部門研發了多源信息融合的洪水預報系統,實現了向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業務應用的智慧化升級,有力推動了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近2000條河流、4300余個重要斷面洪水預報常態化,關鍵預報優良率超過90%,預見期從3天延長到10天以上。
劉志雨表示,我國水文部門正全力推進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十五五”時期將加快構建現代化國家水文站網體系、“天空地水工”一體化水文精準測報體系、短中長期無縫銜接的水文科學預報體系、支撐水利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水文精細服務體系、高水平自立自強的水文科技創新體系、科學高效和規范有序的水文行業管理體系,加快實現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水安全提供堅實的水文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