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東北小城,人“參”贏家!
“一顆野山參,半部中藥史?!?/p>
“百草之王”人參,
自古便是中醫藥寶庫中的明珠。
而今天,
全國每賣出十棵人參,
就有八棵來自這座小城。
它就是被譽為
“中國人參之鄉”的吉林撫松。
走進這里,連空氣里都飄著參香~
“參”承古今:
千年習俗,自然厚愛
世界人參看中國,中國人參看吉林。吉林省撫松縣位于長白山腹地、松花江上游,森林覆蓋率達到87.6%,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孕育了撫松縣的高品質人參。因而此地被譽為“中國人參之鄉”。早在1995年4月,撫松就在人民大會堂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首批“百家特產之鄉”,并位列百強之首。

萬良長白山野山參展覽館展示萬良鎮政府過去有關人參的批文存件。中新社記者 臧赫 攝
撫松縣擁有1700多年采挖野山參史和460年種植人參史,是長白山林下參主產區的核心產區,中國野生人參的重要產地。千百年來,當地形成的“長白山采參習俗”“長白山人參故事”等文化傳統,已有52項被列為國家和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走進萬良長白山野山參展覽館,你會看到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展示采參習俗的泥塑場景。據撫松人參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王德富介紹,采參有一整套嚴謹的儀式:“在山里發現人參要‘喊山’,高呼‘棒槌’——這是人參的別稱,然后用紅繩系上,再用‘快當釬子’小心挖掘,我們稱之為‘抬參’......”

萬良長白山野山參展覽館用泥塑展示傳統采參習俗,目前這套泥塑為國家二級文物。中新社記者 臧赫 攝
這些祖輩相傳的習俗,蘊含著對自然的敬畏與可持續發展的智慧。
“參”透科技:
從一粒“芯片”到一張“身份證”
王德富的父親就是人參技術員,從小與參為伴。據他介紹,過去,人們普遍采用傳統的“伐林栽參”模式,即砍伐原始森林,利用新墾地肥沃的土壤種植人參。當這片土地的肥力被大幅透支,便會被撂荒,人們再去找新的林地,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如今,種參不再砍伐森林,而是在保護好的天然林下,人工播種。這既保護了生態,也產出了價值更高的近野生人參。
改變了種植方法,人參產業發展還需要好的“芯片”——種子。
傳統林下參種植依賴自然條件,存活率不足20%。近年來,作為人參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撫松縣在種源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果,累計收集保藏各類人參種質資源200余份,培育審定了6個人參優良品種和2個西洋參品種。其中,“福星燕”“福岐龍”等5個品種還獲得了農業農村部頒發的植物新品種權證書。
尤為亮眼的是“人參身份證”系統!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種植過程中的光照、濕度、土壤養分,消費者可掃碼追溯每一支人參的“出生地”和“成長履歷”,避免了市場上的“偽長白山人參”亂象。
在科技加持與千年參鄉文化深厚根脈的共同滋養下,撫松人參產業正展現出日益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參”通四海:
從長白山麓到世界“會客廳”
可別小看這座小城,除了歷史長,它的輻射范圍還廣。撫松縣的萬良鎮人參市場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專業人參交易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國家級人參交易專業市場,全國80%的人參在此交易,2024年全年的交易量接近7000萬斤。

撫松縣萬良鎮。中新社記者 臧赫 攝
在這個長白山下的小鎮,幾乎每家每戶都與人參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萬良鎮鎮長李孟陽介紹,當地百姓從事相關行業的就占據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目前,撫松縣共注冊人參業戶3200戶,人參產業成為群眾致富的新引擎。
王德富稱,萬良的特點是家家戶戶“前店后廠”。“處處是工廠、家家有企業”是這里最普遍的風景,其產業規?;潭蕊@而易見。
他驕傲地介紹,當地居民的平均收入,遠高于周邊地區,“不是高一星半點,而是高出若干倍”。
為什么這里能把人參賣好?從撫松縣萬良人參市場的“核心樞紐”——參鄉匯客廳就可見一斑。
參鄉匯客廳里,各種人參產品令人眼花繚亂,涵蓋從初加工到精加工的全品類。
撫松縣主動融入吉林省人參產業發展戰略,助力全省打造千億級人參產業,把人參產業作為特色產業、戰略產業、富民產業,積極推動人參一、二、三產融合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已形成人參種植、加工、包裝、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多樣化的人參產品。中新社記者 臧赫 攝
近幾年來,人參精深加工產業園區紛紛落戶參鄉大地,推動產品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全縣注冊人參類產品商標500余個,擁有包括人參食品、飲品、藥品、保健品、護膚品等五大類的600多種產品。人參,正以新潮和高附加值方式走進更多人的日常。
通過“線上+線下”拓寬銷售渠道,王德富說,這里的人參產品已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全縣人參全產業鏈交易額達到186.4億元。
目前,參鄉匯客廳構建起人參產品展廳、客商沙龍、人參學校、匯客直播間等6大功能區,成為參企參戶學習技術、洽談合作的 “共享平臺”。政企協同的發展模式,正為撫松人參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萬良人參小鎮。中新社記者 臧赫 攝
“參”見未來:
“人參+N”,集聚潛能
這里的每一支參,都是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禮物。
自1987年起,撫松已連續舉辦39屆“中國·撫松長白山人參節”。每年的節慶活動還包含網紅直播大賽、參王大賽、傳統民俗“老把頭節”、野山參下山“開秤節”等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不僅延續著“林海參鄉文化”的內涵,更讓人參深深融入撫松人民的精神生活。
其間,除了王德富,還有吉林省名中醫及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宋水清、以及人參文化傳播者張君義等人,通過編寫人參書籍、深入研究人參經方等多種方式,積極推動人參文化與產業實踐緊密結合,讓人參文化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漫步在撫松縣萬良鎮,路燈、文化墻處處可見人參元素的巧妙設計,人參產品也進駐各大旅游景區展示銷售,人參產業與全域旅游在這里深度融合,為游客帶來“參旅融合”的新體驗。
同時,這里還積極探索“人參+非遺”“人參+康養”“人參+民俗”“人參+探秘”等主題特色旅游路線。不僅延續著人參文化的生命力,也為遠道而來的朋友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人參、品味人參的窗口。
一半是千年參韻,一半是創新篇章。
參鄉,真正成了活力四射的產業熱土,
撫松,正在書寫“百草之王”的新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