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產業鏈年產值達85億元!一枚柿餅的甜蜜故事

霜降前后,在陜西富平縣的田間地頭,一顆顆火紅的尖柿綴滿枝頭,農戶們忙著采摘、旋皮、掛架、晾曬。
從現在開始,經過一個多月的等待,富平柿餅——這種遵循時令節氣而制作的美味,就可以正式跟大家見面了。如今,郵路暢通,這一口令人回味無窮的“糯香甜”,已經可以在短時間內運往各地。
富平柿餅以好吃聞名,是因為“底子好”“工藝好”。
富平種植柿子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漢代。經過氣候和人工篩選,尖柿逐漸成為富平柿子的主流品種。富平柿餅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鄭耀文介紹:“富平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造就了這里尖柿的好品質。”
富平柿餅制作技藝講究,要歷經采摘、旋皮、掛架、晾曬、捏心、下架、堆捂、潮霜等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出正宗的富平柿餅。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富平柿餅制作技藝也在更新。全自動削皮機、智能分揀線等現代化設備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富平柿餅的產量和品質。
2012年,喬彬彬返鄉創業,成立了一家電商公司。“我是土生土長的富平娃,吃著富平柿餅長大,這是我最熟悉也最愛的家鄉滋味。”喬彬彬說。
和傳統富平柿餅不同,喬彬彬將目光聚焦在富平縣莊里鎮傳統的“合兒餅”上。“合兒餅”因臍臍相對的兩個柿餅合在一起而得名,寓意“和和美美”。喬彬彬以此為主打產品,打造“富柿”“喜柿”“莊里合兒餅”等一系列有鮮明特色和美好寓意的柿餅品牌,產品遠銷新西蘭、越南等地。2024年,公司年銷售額超1億元。在喬彬彬的帶動下,有200多名富平青年返鄉創業。
10月21日,在富平縣曹村鎮太白村的中國柿博物館,館長王博星正在給游客講解。這家以柿子為主題的博物館,館藏文物700多件,成為當地科普教育、研學體驗的重要場所。
位于富平縣薛鎮的中國富平柿染研究中心,設計專業的學生們借助柿染技藝將想法變為現實。
柿染是以柿子尤其是未成熟的青柿為原料,經清洗、榨汁、滅菌、發酵等多道工藝后制成柿漆,用于木器、紙張等物品染色的一種工藝。柿染產品素雅耐看、清新自然,受到市場青睞。如今,柿染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催生出伴手禮、手提包、服飾等產品。
從手工作坊到標準化加工廠,從富平柿餅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到全國首個柿餅類國家標準——《地理標志產品質量要求 富平柿餅》發布……截至目前,富平縣柿子栽植面積已達36萬畝,鮮柿年產量達10億斤,年加工柿餅2億斤。富平柿子全產業鏈帶動農戶3萬戶,年產值達85億元,衍生出柿子醋、柿葉茶、柿子汁等多種品類。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3日 10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