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9頭增至8500余頭!中國復壯全球最大麋鹿基因庫

2024年12月21日在大豐野鹿蕩拍攝的麋鹿(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新華社南京9月24日電(記者鄭生竹、陸華東)記者24日從在江蘇鹽城召開的2025全球濱海論壇開幕式獲悉,棲息在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麋鹿數量從1986年引進時的39頭增至8500余頭。
如今,這個保護區已成為世界最大麋鹿基因庫,麋鹿繁殖率、存活率及年遞增率均居世界首位。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物種引進指南》中寫道:“麋鹿是全世界138個物種重引入項目中最成功的15個之一。”
俗稱“四不像”的麋鹿曾在中華大地生活上百萬年,是中國特有物種,對維護濕地生態系統安全和營養功能完整具有重要價值。后因人類捕殺、棲息地破壞等原因,麋鹿種群逐漸稀少。至清末,僅存于北京南海子皇家鹿苑的數十頭麋鹿因戰亂流散到海外。
1986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從英國動物園和公園中挑選了39頭麋鹿贈送給鹽城大豐保護、繁育。
1987年首次繁殖、1992年種群破百、2006年種群破千……經過當地政府、保護區的持續堅守與精心呵護,大豐麋鹿種群數量持續刷新紀錄。
這是2024年10月28日在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麋鹿(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鹽城大豐地處中國經濟發達的長三角,抵住開發“誘惑”、給麋鹿保留原生態的成長環境極具挑戰性。隨著中國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生態環保的人力、物力投入,大豐麋鹿種群加速復壯,保護麋鹿已成全民共識。
英國烏邦寺莊園曾是麋鹿在海外的棲息地之一。“祝賀中國所有參與麋鹿保護的團隊,你們共同締造了麋鹿重生的偉大奇跡。”莊園十五世貝福特公爵受訪時說,他父親一直希望麋鹿能重返中國。
麋鹿種群擴張也帶來了環境超載、部分植被退化等“甜蜜煩惱”。為此,保護區已開展麋鹿遷地保護實驗,向更多適合麋鹿生長的地方播撒生物多樣性的“種子”。
“希望更多民眾成為‘守鹿人’。”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劉彬說,盡管局部種群密度上升,但麋鹿整體仍屬于瀕危物種,保護區將持續為麋鹿種群復壯創造良好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