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時期,如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迫切要求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是對傳統改革模式固有局限的理論突破,更是歷經長期實踐探索、順應階段性發展規律的重要戰略抉擇與制度創新。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關鍵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如何在市場與政府之間尋求最優邊界,是智能時代政府角色定位的核心議題。市場并非萬能,現實中有限理性、信息不對稱、外部效應等問題制約著要素資源的有序流動與高效配置。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市場失靈”問題愈加復雜化,如基于技術進步的企業創新壟斷、技術執行中政府組織的“層級縫隙”、以及技術偏向性對傳統要素的結構性排斥等,都可能降低資源配置效率,進而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
缺乏統一制度和政策指導,壟斷行為與不正當競爭就容易滋生,不利于分散的地方市場走向更高層級整合,難以釋放“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獨特優勢。因此,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就需要完善制度規則、規范競爭秩序、強化制度標準剛性約束,并與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相互配合,共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在這一背景下,作為國家治理的新形態,智慧治理建設是順應時代發展浪潮、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主動選擇與必然趨勢。它不僅意味著智能技術嵌入科層體系所帶來的政務服務重塑、組織架構再造與治理理念變革,也意味著在智能時代重新校準“政府—社會”“政府—市場”關系,為“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更好結合提供新的實踐場域。
當前,中國的智慧治理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治理現代化的加速器。《建議》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創新,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強人工智能同產業發展、文化建設、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相結合,加強人工智能治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應用規范、倫理準則。
未來,需要進一步平衡創新與安全,營造包容審慎的智慧治理生態,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由工具性應用升級為治理改革的戰略支點。進一步加大對智慧治理建設的整體部署,推動跨層級、跨區域的信息共享和協同治理,破解地區割裂化和治理碎片化困境,從而切實賦能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質量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智慧治理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宋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岳海珺)
編審:蔣新宇 高霈寧 張艷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