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敘利亞政權領導人沙拉。這是自敘利亞獨立以來敘領導人首次到訪白宮。長期以來,敘美兩國關系一直十分緊張,然而隨著2024年敘國內政權更迭,美敘關系迎來“戲劇性轉折”。敘美領導人會晤后,美方暫停實施《凱撒法案》、停止對敘制裁,敘利亞加入美國主導的“反恐聯盟”等動作,標志著兩國關系從長期敵對開始轉向試探性合作。這不僅意味著美敘雙邊關系的重大轉折,也可能成為影響中東地緣格局變化的重要因素。
美敘關系趨于緩和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敘利亞新政權急于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緩和關系。而美國作為敘利亞政權更替的主要受益者,自然樂見美敘關系改善。從更深層次看,美國對敘利亞政策的戰略性調整,背后蘊含著多重地緣政治考量。
在地緣政治方面,美方或希望通過此舉進一步削弱伊朗和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地緣影響力。此前,敘利亞一直是伊朗打造的“抵抗之弧”的中樞紐帶,是伊朗向黎巴嫩真主黨輸送武器和物資的重要通道;對俄羅斯而言,位于敘利亞境內軍事基地則是俄羅斯在地中海的重要戰略支點。在敘利亞政局劇變之際,美國適時與其拉近關系,既可以削弱伊朗的地區影響力,也能影響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部署。
另外,美國選擇緩和對敘關系也可能與其推動敘利亞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的意圖有關。《亞伯拉罕協議》由美國主導協調,旨在推動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系正常化,但自2023年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系再度惡化,以阿關系正常化進程被打斷,《亞伯拉罕協議》已經名存實亡。在此背景下,美國若能將敘利亞納入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進程,不僅可以為以色列構建一個更安全的北部邊境環境,同時在事實上重新啟動《亞伯拉罕協議》。這將極大改善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外交孤立處境,更有利于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
美國緩和對敘關系也可能有其經濟考量。歷經十余年內戰,敘利亞國內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據世界銀行估計,敘利亞的重建費用可能超過2000億美元。在此背景下,美國解除對敘制裁,可能也讓美國企業優先參與敘利亞重建項目,在基礎設施、能源等領域獲取更多利益。美敘經濟合作也將極大削弱俄羅斯和伊朗的經濟影響力,甚至可能將敘利亞納入西方經濟體系。
此外,美國或希望與敘利亞在反恐領域達成深度合作。本屆美國政府堅定推行“美國優先”政策,在中東地區戰略收縮態勢明顯。在此背景下,美國一直尋求以更低成本維持其在中東的反恐態勢。這次美國如果能將敘利亞納入其主導的“反恐聯盟”,使敘利亞從反美前鋒轉變為地區安全合作伙伴,美國在本地區反恐時的戰略戰術壓力或可得到緩解。這符合美國在中東戰略收縮和“以阿制阿”的總體方略。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這一戰略盤算的實施也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是敘利亞自身變數很大——敘新政權的穩定性和政策取向存在不確定性。敘利亞國內局勢依然復雜,其政治和領土安排都具有“臨時”和“過渡”屬性,其未來走向存在很大變數。在對外關系方面,敘新政權需要在美、俄、伊等各方勢力之間尋求平衡,這種政策搖擺性將直接影響其與美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此外,敘新政權未能與恐怖主義徹底切割,這也為其未來的對外合作埋下了隱患。
美國政府自身也是影響美敘關系的關鍵變量。美國對敘利亞政策是否具有延續性仍存疑問——一年前沙拉還被美國通緝,如今卻成為白宮的座上賓,這種轉變被質疑是純粹出于短期利益。解除對敘制裁措施需得到美國國會批準,而在美國黨爭激烈的背景下,美方能否兌現解除制裁的承諾仍是一個未知數。
此外,由于美國在巴以沖突中偏袒以色列,美國在阿拉伯盟友中的號召力大幅下降。因此,美國推動敘以關系正常化,未必能獲得更多中東國家的響應,而伊朗等在敘利亞擁有戰略利益的國家也不會袖手旁觀。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美國與敘利亞關系緩和對其中東戰略以及地區地緣形勢帶來的實際影響仍有待觀察。(作者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中東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