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開發合作”近年來成為備受外界關注的議題。不久前發布的中俄總理第三十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提到,中俄將就北極問題開展合作。就此次聯合公報提及的具體內容分析,目前中俄兩國在北極地區的合作開始進入圍繞“安全、發展、治理”三維推進的深化落實階段。
第一,航運安全合作,著力極地航行技術突破,促進航道競爭力的提升。
聯合公報首次提出在“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機制”框架下提升北極海運路線競爭力的目標。表明在中歐“北極快線”成功實現首航,以及俄羅斯積極推進北方海航道全年常態化運行的背景下,提升北極航道競爭力,使其成為聯通歐亞大陸海上物流交付的可依賴的補充線路,已成為中俄北極合作的優先方向。
隨著北極加速冰融,北極航道的戰略地位開始從區域向全球拓展,為全球貿易航線的多元化帶來了新的可能。俄羅斯總統普京早在2013年就提出,“將北方海航道建成與傳統的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等重要航線相比具有競爭力的一條國際航線”。2017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的《“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提出重點建設三條藍色經濟通道,其中就包括“積極推動共建經北冰洋連接歐洲的藍色經濟通道”。2024年,俄羅斯啟動了北方海航道的全年運行計劃,同時為了便利東段運輸,將拉普捷夫海海域的季克西港增設為國際港口。2024年5月發布的“中俄聯合聲明”宣布,“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機制框架下成立中俄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推動將北極航道打造成為重要的國際運輸走廊,鼓勵兩國企業在提升北極航道運量和建設北極航道物流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強合作。深化極地船舶技術和建造合作。”
2025年10月13日,此前從寧波舟山港啟程的、裝載超1000標準箱集裝箱的“伊斯坦布爾橋”號貨輪,經北極航道航行約20天后,順利抵達英國最大集裝箱港口弗利克斯托港,這標志著全球首條中歐北極集裝箱快航航線的成功通航。在當前背景下,中俄合作提升北極航道競爭力需要著力三個關鍵領域:
一是構建全方位的航行安全保障體系,建立覆蓋航道全線的聯合搜救網絡。中俄雙方需共同推動極地搜救裝備研發、聯合演練機制化和專業人員培訓常態化,特別是在關鍵海峽和航道節點預置應急救援力量。二是突破極地航行技術瓶頸,加強高冰級商船設計建造、極地導航通信、冰情預報等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為航道全年安全運行提供技術支撐。三是完善航道服務保障體系。包括共建航道水文數據庫、發展智慧物流管理系統、統一航行標準規范等,系統性降低航運成本和風險。這些措施的實施,將使北極航道真正成為連接亞歐的安全、高效、經濟的運輸大通道,不僅為中俄兩國,也為全球貿易提供新的戰略選擇。
第二,區域經濟合作,以園區對接提升北極地區社會經濟韌性。
此次聯合公報明確提出“支持兩國經濟園區對接”,這一新表述將中俄北極合作從單一的航道利用提升到區域經濟整合的新高度。在當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通過園區對接促進北極地區投資貿易往來,具有提升區域社會經濟韌性的深遠意義。
實現北極地區的社會經濟韌性需要諸多關鍵要素的支撐,其中就包括以優惠的政策促進投資與貿易往來,使北極地區這個原本處在全球化進程邊緣地帶的冰凍之地,能夠真正意義上融入到全球資本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構建體系之中。長期以來,北極地區發展中存在的矛盾現象是:北極國家在戰略層面對北極地區的重視,往往會強化其自身的地區安全舉措,繼而導致地區外部投資的減少、社會活力的減弱、人口的外流,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經濟韌性的降低。而通過中俄經濟園區對接,將幫助北極地區實現從單純的“資源輸出地”向“產業集聚區”的轉型升級,帶動當地就業、改善基礎設施、促進技術溢出,為航道沿線經濟腹地的發展注入持續動力,并將可持續發展的根系留在北極,從而打破北極地區“戰略重視反而帶來社會經濟發展的遲滯”這一魔咒。同時,通過發展加工制造、現代物流、綠色能源等多元產業,增強區域經濟的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
第三,以多邊合作為徑,彰顯中國北極治理理念。
中俄雙方強調“以國際法和相互尊重為基礎,在北極理事會等多邊平臺開展建設性合作”,這一表述充分體現了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一貫立場和治理理念,也表明了中俄北極合作將繼續踐行“以多邊機制賦能雙邊合作”的思路。
中國秉持的北極治理理念與行動,與全球治理倡議的核心要義一脈相承。中國作為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國,在北極治理中長期發揮著“不越位、不缺位”的作用。“不越位”指中國作為非北極國家,不會介入完全屬于北極國家之間以及北極區域內部的事務,依據國際法參與北極事務;“不缺位”指中國將在北極跨區域和全球性問題上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在北極理事會等多邊機制中,中國在政策和行動層面始終認可北極理事會是關于北極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的主要政府間論壇。始終堅持做北極事務的建設性參與者、北極合作的積極推動者和北極治理的負責任貢獻者。即使在某些國家試圖將北極問題政治化的不利情況下,中國仍然堅持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框架下,通過對話合作推動北極治理體系完善。這種建設性態度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為復雜地緣政治環境下的北極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
在當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深刻變革、北極地區戰略地位日益凸顯的背景下,中俄聯合公報提出的合作框架,展現出在復雜國際環境下共同維護北極和平穩定、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愿景。中俄北極合作正在三個維度同步推進:在安全維度構建可靠的北極航道保障體系,在發展維度培育具有韌性的北極區域經濟,在治理維度完善包容開放的北極多邊架構。這條合作之路雖然有挑戰,但前景廣闊。期待中俄雙方深化落實合作的協調努力,能為北極地區的和平穩定與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具深遠意義的獨特貢獻。(作者是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