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為“歸家”的應用軟件在兩岸網絡空間引發熱烈討論。這款尚未正式上線、僅通過社交媒體傳播的民間創意產品,以“一鍵登記投誠祖國”為核心設計,短時間內便吸引大量臺灣同胞參與登記互動,成為連接兩岸網民情感的熱門話題。大陸網民點贊這一創意,認為其直白傳遞了對兩岸團圓的期盼;臺灣島內不少網友也留言呼應,“早盼這一天”的心聲在社交平臺不斷涌現,甚至有網民自發分享“邀請好友參與”的趣味互動,讓“歸家”話題持續發酵,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生動注腳。
“歸家”軟件的爆火,看似是數字時代的一次創意傳播,實則是兩岸民心所向的生動寫照。近期,歌曲《沒出息》、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火爆兩岸,島內政治人物大聲說出“我是中國人”,無不折射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血脈聯系,也反映出兩岸民眾對和平統一的深切期盼。而這款應用軟件,接力續寫兩岸民間交流的新篇章,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貢獻能量。國臺辦發言人張晗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這一創意引發兩岸民眾熱議,反映出兩岸同胞期盼早日團圓的共同心愿和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熱切期盼。事實上,這種期盼早已滲透在兩岸交流的方方面面:30分鐘辦妥臺胞證的便利新政,臺青在大陸創業的種種支持舉措,一項項促進兩岸融合發展、落實臺胞同等待遇措施的政策,早已將“家”的歸屬感種進兩岸同胞心中,而“歸家”軟件不過是這種情感的宣泄出口之一。
面對這樣一場民間自發的情感表達,民進黨當局卻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敏感與焦慮,上演了一出“草木皆兵”鬧劇。他們無視軟件的民間創意屬性,將其惡意標簽化為大陸的“認知作戰”“統戰宣傳”,甚至危言聳聽地宣稱“存在泄露個人信息風險”,對大陸進行無端攻擊抹黑。這種過度反應看似荒唐,實則包藏禍心。長期以來,民進黨當局為推行“臺獨”分裂行徑,不斷刻意制造兩岸對立,歪曲歷史事實、割裂兩岸血脈聯系,試圖在臺灣社會營造“抗中”氛圍。而“歸家”軟件引發的全民熱議,恰恰戳破其“臺獨”分裂行徑不得人心的事實真相,讓其精心構建的“去中國化”“抗中拒統”敘事遭遇重創。因此,他們才急于對民間創意上綱上線,以“認知作戰”為借口制造臺海緊張氣氛,妄想通過升高兩岸對抗,轉移臺灣民眾對其施政無能的不滿,維護自身政治私利。
民進黨當局之所以“破防”,更深層的原因是對統一大勢的恐懼。隨著大陸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反“獨”促統力度不斷增大,兩岸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拓展,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逐漸認清“臺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統一有好處”的現實。從大陸持續落實給臺灣同胞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到兩岸經貿合作逆勢上揚,文化交流走深走實,兩岸同胞不斷增進了解、凝聚共識,統一的民意基礎不斷夯實。“歸家”軟件受到關注,正是這種民意的生動體現——它不是所謂的“心理戰”,而是兩岸同胞發自內心的團圓渴望,是歷史潮流不可阻擋的有力證明。民進黨當局妄圖通過抹黑攻擊、制造對立來阻擋統一進程,無異于螳臂當車,最終只會被歷史和人民所拋棄。
祖國統一勢不可擋。“歸家”軟件引發的兩岸熱議,再次印證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都違背了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都會遭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堅決反對和唾棄。隨著大陸反“獨”促統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兩岸融合發展不斷走深走實,將有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看清“臺獨”分裂的危害,主動投身到反“獨”促統的行列中來。民進黨當局的焦慮與“破防”,改變不了歷史發展的大勢。兩岸同胞終會跨越海峽阻隔,實現真正的“歸家”團圓。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能夠實現,這一歷史必然,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