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財經高校清廉金融教育,系好金融人才“第一粒扣子”
在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金融系統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守好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根和魂。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并闡述了其五大內涵要求,其中就蘊含著廉潔文化思想。作為中國金融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財經高校應將清廉金融教育作為中華傳統廉潔文化的現代化表達,提升思政引領力,系好中國金融人才的“第一粒扣子”。
一、清廉金融教育的價值邏輯:基于四重維度的需求分析
(一)國家戰略維度:金融強國建設的使命需求
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金融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和戰斗力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支撐。高校加強清廉金融教育,培育具備堅定政治立場、高尚職業道德和過硬專業能力的金融人才隊伍,不僅是提升金融隊伍整體素質的必經之路,更是支撐金融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行業治理維度:預防金融腐敗的現實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反腐取得明顯成效,但從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的全局來看,金融廉潔建設、法治意識、職業道德建設等仍存在短板。仍需加強對金融人才的清廉金融教育,金融隊伍建設需從思想源頭上預防和遏制未來從業者的道德風險。
(三)教育功能維度:提升思政引領力的內在需求
廉潔教育與愛國教育、紅色教育等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思政教育的整體框架。愛國教育賦予金融從業者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民族責任感;紅色教育傳承著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與崇高精神;清廉金融教育側重于培育廉潔自律意識、誠實守信品質以及法治精神。三者相輔相成,教育引導學生在復雜多變的金融環境中堅守正道。
(四)文化傳承維度:弘揚中華廉潔文化的價值需求
廉潔文化自古以來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加強清廉金融教育,能夠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廉潔瑰寶,將其融入現代金融教育,能夠為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與文化支撐,同時推動建設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二、清廉金融教育的實踐路徑:核心載體的系統構建
(一)筑牢課堂教學主陣地
高校應切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于教育教學全過程,聚焦德才兼備的金融人才培養。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深化課程思政建設,編寫金融專業課程思政指南和體現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的教學案例;聚焦清廉金融教育,將“清廉金融”課程納入培養方案,強化紅色教育與職業倫理道德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財富觀。
(二)把準教材建設主旋律
加大反映中國金融偉大實踐的原創教材編寫力度,改變部分專業教材“重移植,輕結合”的現象;加強“道術兼修”的教材建設,編寫《清廉金融》《金融思想史》《金融安全》等教材,突出金融倫理、金融思想歷史脈絡;聚焦金融改革實踐,編寫體現中國金融監管政策與金融實踐的原創教材,講好中國故事。
(三)鞏固學術研究話語權
高校應圍繞中國特色金融文化、金融思想史、金融強國建設等主題構建金融學科自主知識體系,加強金融安全、金融廉潔風險管理等領域的科學研究;舉辦高水平學術論壇,發布重要學術成果,編寫“五篇大文章”系列教材與專著,致力于為國家制定金融政策、推動金融改革以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四)構建實踐育人大課堂
應在校內組建清廉文化主題社團,通過舉辦清廉金融學術文化節、講座研討、愛國主義基地參訪等文化活動傳播清廉金融文化,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氛圍。在校外可以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為主線,推進掛牌一批“清廉金融實踐教育基地”,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開展廉潔教育、就業指導,有助于培養一批政治素養高、清廉素質強、專業能力精的優秀金融人才。
(五)打造協同育人共同體
要發揮產學研協同育人的積極作用,與金融監管部門、行業共建“清廉金融教育基地”,共同參與“清廉金融”課程建設、教材編寫、科研合作、社會服務等工作,加強對在校師生、行業高管及從業人員的職業廉潔教育,將基地建設成集課程學習、科學研究、就業指導、職業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五位一體”的重要育人平臺;推動國內高校成立清廉金融文化教育聯盟,形成高校開展清廉金融教育的共識,促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清廉金融建設實現協同共贏。
(六)暢通網絡思政主渠道
依托媒體傳播矩陣開展清廉金融網絡思政教育,堅持廉潔為本,打造清廉金融系列專欄,全面宣傳清廉金融育人活動與成效;深挖紅色資源,打造紅色金融系列品牌,以微視頻、歌曲、書畫征文、攝影展等形式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紅色文化,涵養愛國情懷;借助主流媒體平臺宣傳報道清廉金融教育,形成示范效應。
三、清廉金融教育的創新發展:四維融合的推進策略
(一)古今融合:文化傳承與技術創新的深度結合
高校自身要善于結合本校的學科發展歷史、地域特點、辦學定位等,挖掘其中廉潔典范事跡、廉政建設經驗,將歷史財富轉化為現實教學素材,讓師生在其中汲取廉潔力量。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線上清廉金融教育課程與平臺,打破時空限制;創新教學評價機制,將廉潔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切實提升學生思想素養。
(二)知行融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育人的有機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1月16日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法治教育與清廉金融的結合要求不僅要講授金融法規等理論知識,更要走入法院、檢察院、監獄等機構接受現身說法教育。通過課堂與實踐的深度融合,構建既注重理論素養又強調實踐能力,既強調知識傳授又注重價值引領的全方位清廉金融教育體系。
(三)主體融合:多元主體與協同育人的系統結合
通過多元主體協同育人,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高校與金融行業企業可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定制課程內容與實踐教學環節;政府部門為高校和行業提供政策支持與監管指導;智庫機構則提供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與決策建議,引領清廉金融育人工作的創新發展方向。
(四)中外融合:全球治理與中國方案的辯證結合
要深入研究中國歷代尤其是近幾十年在清廉金融建設、創新育人模式等過程中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提煉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清廉金融教育模式與治理方案。將中國方案向世界展示,為全球金融文化建設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提升在金融領域的國際話語權與影響力,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國際金融新秩序。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中國金融研究院)
【課題項目:2024年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構建'1333’清廉金融思政育人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