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從何而來?

隨著“十五五”規劃綱要的逐步明晰,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已躍然紙上。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正經歷一場深刻而系統的動能轉換。規劃明確提出的12個重點方向,勾勒出“十五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新坐標。其中,有四大關鍵領域尤為突出,將成為驅動“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引擎。
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相較于“十四五”時期聚焦突破“卡脖子”技術,“十五五”規劃更進一步,明確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戰略任務,標志著我國科技發展戰略目標從“補短板”邁向“鍛長板”、從“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躍遷。未來五年,中國將更加重視基礎研究、前沿探索與產業轉化的全鏈條貫通,以科技創新催生新質生產力,真正實現以“創新紅利”替代“人口紅利”和“規模紅利”。
擴大內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內需,正從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升級為“主引擎”。2021至2024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高達86.8%,已成為中國經濟最堅實的增長支柱。特別是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當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必須牢牢抓住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展望“十五五”,擴大內需將更加注重系統性與可持續性——既要激發居民消費潛力,也要優化投資結構;既要提升傳統消費,更要培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增長點。通過完善收入分配、健全社會保障、暢通流通體系,讓內需真正成為國民經濟循環的強勁動力源。
綠色低碳轉型,塑造未來的新增長極。綠色發展不再是發展的“約束條件”,而是孕育新動能的“增長引擎”。2021—2024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1.6%,成為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提前完成“十四五”階段性目標;2024年,清潔能源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已達10%。這充分證明,生態優先、綠色低碳之路不僅能守護綠水青山,更能創造金山銀山。“十五五”規劃明確指出,“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將“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美麗中國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將實現深度融合,綠色經濟有望成為繼數字經濟之后又一萬億級增長支柱。
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發展與安全,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面對地緣政治動蕩、供應鏈風險上升、極端氣候頻發等挑戰,“統籌發展和安全”已上升為“十五五”時期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規劃明確提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凸顯了安全在發展全局中的基礎性地位。安全不僅體現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傳統領域,也涵蓋數據安全、人工智能治理、金融風險防范等新興領域。通過增強經濟系統的抗沖擊能力、提升關鍵資源保障水平、完善應急管理體系,中國正致力于構建更具韌性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為長遠發展筑牢安全底線。
高水平科技自立、擴大內需戰略、綠色低碳轉型與筑牢安全底線,四大引擎協同發力,共同構筑起“十五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龍臣)
編審:蔣新宇 高霈寧 蔡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