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大家庭再次迎來重要時刻。10月31日至11月1日,亞太地區21個經濟體的領導人和代表將聚首韓國慶州,參加以“建設可持續的明天”為主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習近平主席將發表重要講話,并同有關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晤。這也是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后,習近平主席首次出訪。在全球經濟增長面臨不確定性、保護主義抬頭和新技術變革加速的背景下,“亞太的明天”如何書寫?“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成為此次APEC會議上,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倡議共同打造亞太發展的下一個“黃金三十年”。不久前,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與亞太地區未來三十年的發展需求高度契合。規劃建議中提出的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舉措,必將為中國與亞太各經濟體的合作開辟更廣闊空間。
今天的亞太地區,占世界人口1/3、占世界經濟總量逾六成、貿易總量近一半。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經濟全球化帶給亞太的機遇。歷史與實踐反復證明,開放合作、融合發展正是締造“亞太奇跡”的關鍵密碼。作為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APEC在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帶動亞太地區實現大發展、大繁榮、大融通,助推亞太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板塊和主要增長引擎。
APEC更宏大的意義在于,它正在將世界上最廣闊的大洋變成“合作之海”與“聯通之洋”。當前,世界站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地緣政治的裂痕正在撕裂產業鏈的完整,“脫鉤斷鏈”“小院高墻”的雜音不時刺耳,亞太各國正面臨著超越國界的共同挑戰,任何單打獨斗或拉幫結派的做法都無助于問題的解決。APEC的意義在于重申一個基本常識:亞太的繁榮根植于合作,而非對抗。我們需要的不是制造分裂、煽動對抗的所謂“印太戰略”,而是擁抱所有成員的“亞太命運共同體”。APEC所代表的開放包容精神,是應對共同挑戰的最優方案,也是能夠畫出最大同心圓的正確選擇。
當前,中國處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中國式現代化所追求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將為亞太地區創造前所未有的機遇。一個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邁向更高質量、更加綠色、更加智能的發展階段,將為APEC各成員提供持續、穩定且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中國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創新實踐,也將為亞太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技術助力。一個穩定、繁榮、開放的中國,是亞太經濟巨輪最值得依賴的“穩定器”。
更重要的是,APEC的生命力在于對真正的多邊主義的堅守。作為亞太區域合作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推動者,中國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APEC所秉持的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高度契合。中國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議,為全面落實2040年布特拉加亞愿景所描繪的“開放、活力、強韌、和平”目標,提供了重要的公共產品和實現路徑。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與四大全球倡議的落地,將為亞太地區持續貢獻穩定性和確定性。中國始終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是致力亞太共同繁榮的行動派。
中國即將接任亞太經合組織2026年東道主,這也將是中國第三次擔任這一角色。這既是亞太各經濟體對中國發展成就與合作誠意的高度認可,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與擔當。當亞太各經濟體攜手同行,共同鋪設發展通途,下一個“黃金三十年”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中國在“十五五”期間將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與APEC構建“可持續明天”的愿景同頻共振。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愿亞太大家庭以智慧和勇氣,共同開創更加繁榮、可持續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