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47屆東盟峰會及系列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閉幕。會議期間,東帝汶在東盟各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正式成為東盟第11個成員國。這個年輕國家的發展歷經磨難,如今站在區域合作的嶄新起點上。從獨立建國到如今融入區域發展,東帝汶的堅韌與勇氣已經成為東南亞國家精神的一部分。東盟也通過此次擴員,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包容性與吸引力。
1967年,東盟宣告成立,5個創始國在冷戰陰影下開啟了區域合作的道路。歷經數十年發展,東盟已成長為全球重要的地區組織,擁有超過6.6億人口,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美元。東盟的每一次擴員都標志著區域整合的新階段。1995年越南加入、1997年緬甸與老撾加入、1999年柬埔寨加入……到今年東帝汶加入,東南亞各國融入區域合作框架的過程,也是東南亞逐步走向和平穩定與共同發展的歷程。
在此背景下,東帝汶的加入具有特殊意義,這是東盟15年來首次擴員,顯示了這個區域組織的活力和包容性。從東帝汶申請到正式加入,經歷了長達11年的努力,這一過程本身就證明了東盟既有擴員的意愿,又嚴格把握準入標準,更展現了東盟獨立解決內部事務的能力。東盟11國時代的開啟,意味著東南亞地區所有國家都已納入同一個區域合作框架,這在東南亞現代史上尚屬首次,徹底消除了區域內最后的東盟制度覆蓋盲區,為未來更高水平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全新的地緣政治基礎。
在東帝汶加入后,如今的東盟11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已為東盟經濟一體化注入新動力,加上東南亞是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地區之一,東盟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將更加廣泛。東帝汶的加入有望為東盟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性。這個年輕的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加上人口年輕化程度高,未來發展潛力很大,東盟市場的一體化也能為東帝汶的發展提供幫助。另外,東帝汶還可能成為東盟與外部合作的新紐帶。例如,中國是最早承認東帝汶獨立并與之建交的國家之一,兩國建交以來政治互信不斷深化,經貿合作持續拓展。兩國良好的合作關系或可成為東盟與中國深化合作的新契機,為東盟—中國關系創造更多可能。
不可否認,新東盟也面臨著一系列嚴峻挑戰。內部發展不平衡是首要難題,新加坡的人均GDP是東帝汶的30余倍,這種經濟差距對區域一體化構成考驗。這種發展上的差距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更表現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水平、教育資源和醫療衛生等各個領域。如何在推進一體化的同時兼顧各成員國的發展階段和承受能力,成為新東盟必須面對的核心議題。東盟各國政治體制的多樣性也使政策協調變得復雜:君主制、議會民主制、社會主義制度、軍政府體制……不同的政治體制意味著不同的國家利益訴求和政策優先方向。此外,領土爭端、非傳統安全威脅等區域安全問題依然嚴峻。部分東盟成員國之間的領土爭端尚未完全解決,跨國犯罪、恐怖主義、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又日益突出,東盟成員國需要共同維護地區穩定。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東盟國家如何維持戰略自主性也成了一項重要課題。如何在維護東盟中心主義的同時,妥善處理與各大國的關系,考驗著東盟的外交智慧和戰略定力。
隨著東帝汶的加入,東盟11國發展的新時期正在開啟。這次擴員不僅實現了“一個東南亞”的美好愿景,更展示了東盟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的韌性和適應力。對于東帝汶而言,融入東盟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對于東盟而言,接納東帝汶體現了其作為區域共同體的包容性,展現了在尊重多樣性中尋求統一、在協商一致中推動發展的“東盟模式”。雖然新東盟依然面臨各種挑戰,但新的機遇也在紛至沓來。在東盟各國的共同努力下,這片沐浴在熱帶陽光下的土地,將迎來更加繁榮、美好的明天。(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越南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