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方面在兩岸關系領域密集推出一系列重大行動,在臺灣島內引發高度關注與強烈震動。黨中央隆重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全國人大以法律形式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新華社連續刊發鐘臺文署名文章、公安機關依法對“臺獨”頑固分子沈伯洋立案偵查等一系列重磅行動,相互呼應、層層遞進,清晰勾勒出對臺工作的新變化、新態勢,標志著反“獨”促統事業進入歷史縱深推進的新階段,彰顯了祖國大陸捍衛國家主權、推進祖國統一的堅定決心與歷史主動。
回望歷史是為了錨定未來,銘記榮光更要守護成果。今年是臺灣光復80周年,這一歷史性時刻承載著兩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記憶。從1895年《馬關條約》割臺的民族之痛,到1945年臺灣重回祖國懷抱的民族榮光,50年間兩岸同胞共同書寫了不屈的抗日史詩。在這一重要歷史節點,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決定,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以國家法律形式固化這一民族記憶,既回應了兩岸同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共同心愿,更從法理層面夯實了“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根基。這一舉措直面民進黨當局歪曲歷史、炮制“臺獨史觀”的卑劣行徑,以歷史事實戳穿“臺灣地位未定論”的謊言,彰顯了中國對臺灣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這一不容挑戰的法理與現實。
如果說紀念臺灣光復是從歷史與法理維度凝聚統一共識、塑造統一大勢,那么新華社接連刊發鐘臺文署名文章,則從現實與未來維度描繪了統一的光明藍圖。文章系統介紹了臺灣問題的由來和性質,闡釋了統一對兩岸同胞的深遠利好尤其是對臺灣同胞的“七個更好”,深刻指出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情感聯結與民族認同不可改變,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這些論述既立足兩岸發展實際,又回應臺灣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破了“臺獨”勢力的輿論迷思,讓越來越多臺灣同胞看清統一是機遇而非負擔,是福祉而非威脅。
歷史正義需要捍衛,分裂行徑必受嚴懲。與輿論層面的正向引領形成鮮明呼應的是,依法對“臺獨”頑固分子實施懲戒。例如,被列入“臺獨”頑固分子清單的核心人物之一沈伯洋,通過建立“黑熊學院”等分裂組織,大肆宣揚“臺獨”謬論,長期從事分裂國家活動,其行徑嚴重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大陸公安機關對其立案偵查,是落實《關于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的具體行動,標志著反“獨”工作從政治警示向法治懲戒深化,形成了“清單管理+精準懲戒+法律追責”的完整閉環。這一正義之舉在島內引發強烈震動。“臺獨”分子理應意識到,搞分裂是沒有任何出路的。任何形式的分裂行徑,都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一系列對臺重大行動背后,是黨中央對臺工作理念與實踐的深刻演進,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在戰略導向層面,實現了從“應對挑戰”到“塑造大勢”的轉進,通過夯實歷史記憶、明晰法理依據、描繪統一前景、嚴懲分裂行徑,主動塑造有利于統一的歷史氛圍與現實環境。在工作方式層面,堅持“剛柔并濟、標本兼治”,既以最大誠意擴大兩岸交流合作,通過“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政策讓臺胞臺企享有同等待遇,深化融合發展;又保持反“獨”高壓態勢,精準打擊頑固“臺獨”分子,形成“不敢獨、不能獨、不想獨”的強大震懾。在價值立場層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無論是設立紀念日守護民族記憶,還是闡釋統一利好,抑或打擊“臺獨”、保護同胞利益,都體現了為臺灣民眾著想的主張立場。
當前,“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離、要合作不要對抗”已成為島內主流民意,越來越多臺灣同胞認清“臺獨”危害,主動參與兩岸交流合作。祖國大陸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為統一大業提供了堅實保障;兩岸同胞日益緊密的情感利益聯結,為統一進程注入了強大動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堅信,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任何分裂國家的圖謀都注定失敗,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都無法阻擋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能夠實現!(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