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上臺,日美同盟是共振還是錯位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 潘小多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孫默 環球時報記者 徐嘉彤】編者的話:10月21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當選新任首相。上任后,她將迎來一系列外交考驗:先是26日起訪問馬來西亞并出席東盟會議,隨后將與27日至29日訪問日本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緊接著還將出席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其中,日美領導人會晤備受關注——在當選后的首次記者會上,高市早苗就明確表示“在外交方面將以日美同盟為基石”。她所倡導的“日本重回巔峰”(Japan is Back)口號,與“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之間似有呼應,形成某種“政治共振”。然而,在日本經濟形勢嚴峻、政治碎片化加劇的背景下,高市政府不得不將更多注意力放在維護本國國家利益上。當日方利益與美方利益發生沖突時,高市早苗會作何選擇,引發多方討論。
用皮卡、大豆、天然氣、防衛費“吸引”美國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當選意味著保守主義在日本的全面回潮。高市早苗曾長期受前首相安倍晉三提攜,其保守派理念與后者高度一致,包括歷史觀、國家安全理念、經濟政策主張等。早在競選自民黨總裁期間,高市早苗就沿用了2013年安倍晉三提出的“日本重回巔峰”口號。
“日本重回巔峰”口號誕生的背景是,自民黨在2009年的眾議院選舉中慘敗,此前其長期執政的局面宣告終結,于是安倍晉三在2012年眾議院選舉前提出“奪回日本”,領導自民黨以壓倒性優勢再次執政。隨著新政府上臺,安倍政權于2013年6月正式提出“日本重回巔峰”口號。在日本國內,該口號宣告了 “安倍經濟學”的全面實施;在海外,安倍晉三主張恢復自民黨政府時期的日美同盟關系,提升日本國際地位。
那么,積極引用“日本重回巔峰”口號的高市早苗,準備把日本帶回怎樣的“巔峰”呢?雖然其完整的政策藍圖要到10月24日的施政演說之后方能明晰,但從高市就任首相后的一些言行舉措來看,大致可以勾勒出她的總體構想。根據日本首相官邸網站10月21日公布的內容,高市政府有三大主要目標:實現強勁的經濟增長、發展地方產業并保護民生、強化外交力和防衛力。日本媒體普遍認為,高市政府延續了安倍政府強調國家自主、經濟再生、強化日美同盟的路線,但面對新時期的挑戰,如國際環境動蕩、財政負擔加重、人口老齡化嚴峻、自民黨在國會中地位仍不穩等,“照搬”安倍路線的難度很大。
“高市早苗的當選標志著日本政壇與美日同盟的轉折點。”美國《新聞周刊》報道稱。日媒認為,高市政府將延續安倍晉三政府“日美同盟+印太戰略”路線,預計將與美國在安全、經貿、技術方面加強合作,同時因其保守強硬立場在與中國、韓國的關系中面臨摩擦。日本新任外務大臣茂木敏充2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將在戰略互惠關系基礎上推進日中關系,通過對話處理分歧。

目前看來,日美雙方釋放了不少相互拉攏的信號。早在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但尚未當選首相時,特朗普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就在社交媒體發文對其表示歡迎和稱贊。《新聞周刊》稱,高市早苗也似乎把自己定位為“美國的可靠伙伴”,在記者會上明確表示“在外交方面將以日美同盟為基石”。下周,美日領導人將舉行會晤,可能的議題包括日本增加防衛開支、雙方持續進行的貿易談判、印太地區戰略等。
在會晤前,日方已采取一些行動。在經貿問題上,英國路透社22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日本新首相通過承諾采購美國皮卡和大豆吸引特朗普。”日本政府正在敲定一攬子采購計劃,包括從美國購入福特F150皮卡、大豆和天然氣,并將在下周的貿易和安全談判中把計劃提交給特朗普。
在防務問題上,高市政府已宣布提升防衛費。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高市政府還將加速修訂3份重要安保文件,推進防衛政策調整。政府準備把原計劃在2027年實現的“防衛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2%”目標提前兩年完成。目前,日本防衛費已提升至占GDP約1.8%。而美國要求將這一數字增加到3.5%,并向北約的5%看齊。不過,一位了解日美領導人會晤籌備情況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高市早苗不會在會晤時承諾任何新的國防支出目標。
據日本TBS新聞網報道,曾參與競選自民黨總裁的小泉進次郎如今擔任日本防衛大臣,他表示,提前修訂安保文件是因為當前安全環境復雜多變。他主張進一步放寬防衛裝備轉移規定,并表示在研究下一代潛艇動力時,不排除將核動力納入討論。不過,高市政府想要推進三文件修改和防衛裝備政策放寬,仍需克服在野黨反對與國會席位限制。
“如果有損日本利益,必須堅持立場”
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日本重回巔峰”與“讓美國再次偉大”之間的確存在“政治共振”。不過,“讓美國再次偉大”強調收縮美國國際責任,優先考慮美國本土利益,并迫使盟友服從指令,比如要求盟友提升防衛費占GDP比重,要求日本分擔更多駐日美軍費用、擴大對美投資。在此前提下,“讓美國再次偉大”已經否定了盟友的戰略自主。而與此同時,高市早苗的“日本重回巔峰”核心目標就是“自主”,如推動修改憲法,讓日本能自主行使集體自衛權;在印太地區扮演更為主動的角色,強調日本要“有自己的聲音”,而非被美國牽制等。因此,在陳洋看來,日美之間很難達成廣泛共鳴,“日本重回巔峰”與“讓美國再次偉大”之間存在潛在矛盾。
歐洲《現代外交》網站22日刊文稱,高市早苗與特朗普的會晤將是“高風險”的,并且這場會晤成功與否將奠定接下來一段時間日美關系的基調。
《新聞周刊》注意到,高市早苗也曾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與特朗普唱過反調。比如,今年4月,高市早苗稱,特朗普關于《美日安保條約》的相關言論正導致日本民眾對美國是否會在有需要時支援日本產生疑慮。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刊文分析稱,高市早苗可能會推動特朗普制定全面的防務合作議程,該議程目前僅停留在前首相石破茂與特朗普的一段簡短的聯合聲明階段。特朗普可能要求日本分擔更多防衛義務,包括承擔駐日美軍相關費用。
駐日美軍費用分擔一直是日美同盟反復產生摩擦的議題。日本防衛省的數據顯示,2024財年“在日美軍相關經費”的預算額已經達到8601億日元(約合56.4億美元),連續4年創新高。《沖繩時報》在美軍基地負擔問題上警告稱,沖繩縣民對“日美一體化”推進帶來的基地費用及風險進一步轉嫁至地方表示擔憂。日本政府強調“日美同盟是基石”,但地方層面尤其沖繩民眾感受到的是基地負擔增加與地方利益受損。高市政府一方面要維系同盟,另一方面則要避免被貼上“美國戰略附庸”的標簽。
在貿易和產業鏈等領域,“日本重回巔峰”與“讓美國再次偉大”也存在矛盾點。今年9月競選期間,高市早苗表示,石破茂政府在日美關稅談判中承諾了約5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如果在協議實施過程中,發現有損日本利益的不公平條款,我們必須堅持立場,包括可能重新進行談判”。她是當時5位自民黨總裁候選人中唯一提出日美關稅協定不平等之處的人。競選勝利后,她表示將遵守該協議。日本希望保護本國中小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力,而美國希望其盟國更緊密地配合其戰略。日本強調“日企優先”“出口促進日本利益”,可能與美國要求其為美企“保駕護航”有所沖突。
日本輿論普遍認為,高市早苗要調控這類矛盾難度較大。高市政府若偏重“日本優先”政策,實施產業保護、貿易壁壘、減少對美依賴等措施,可能激起美國反對,也可能遭到國內反對派或部分產業群體的反彈。如果高市政府為了穩固日美同盟而對美過度妥協,則可能被國內保守派支持者視為背離其“重回巔峰”的承諾。
另一個受到媒體廣泛關注的問題是,高市早苗能否與特朗普建立類似安倍晉三與特朗普的良好私人關系。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安倍在世時與特朗普關系十分密切,特朗普甚至直呼他為“晉三”。
核心問題是多大程度上對美行使外交自主權
“高市早苗在強硬立場與外交接觸間尋求平衡。”韓國《朝鮮日報》報道稱。日本外務省一位高級官員告訴《日經亞洲》,他對于日本和韓國之間的關系在高市政府領導下能否持續良好勢頭表示“擔憂”。“高市早苗的政策與安倍晉三如出一轍,都是強化日美關系,這可能危及韓國的戰略地位。”《朝鮮日報》稱,高市早苗作為強硬保守派,其主張與特朗普“美國優先”理念頗為相似。此外,她秉持強化日美同盟、對華強硬的政策立場。在此情況下,韓國可能在三國同盟中面臨邊緣化。
不少學者強調,比起外交政策,國內問題對于高市政權來說有著更高的優先級。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國際研究系教授萊夫-埃里克·伊斯利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分析說,高市早苗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與其說這是一次外交政策的轉型,不如說是對日本政黨的重塑”。這位教授認為,高市早苗所在的自民黨希望她能重塑該黨形象、扭轉該黨近期低迷的人氣,同時在立法聯盟重組過程中爭取小黨派的加入,“但日本近年來首相更迭頻繁,這位被稱為‘鐵娘子’的政治人物必須迅速取得政績才能穩住權力”。
多位日本學者、前官員和主流媒體評論員都強調,即便日本與美國加強同盟關系,也要在憲法界限、國會監督、言論與人權保障的框架內推進,反對以“安全保障”為由繞過民主程序。
美國知名日裔學者、喬治·華盛頓大學日美關系教授望月對《日經亞洲》表示,在特朗普執政時期,自民黨面臨的核心問題在于,日本在維持日美同盟的同時,應在多大程度上對美行使外交自主權。他認為,高市早苗推行更自主的防衛政策,反而可能與美國“克制派”減少軍事干預的主張形成互補,甚至能推動后者將美國外交政策引向非軍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