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政權能夠撐多久?

10月21日,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在眾議院指名選舉中獲勝,正式當選為日本新一任首相。這是日本時隔一年再次換相,也是日本歷史上的首位女性首相。
在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的背景下,高市早苗之所以仍能當選,主要得益于維新會的臨時“救場”。然而,以安倍晉三繼承者自居的高市早苗,卻很難復刻安倍政府的長期政權。高市政府的執政之路注定不會平坦,主要面臨三方面挑戰。
一是,高市早苗政治根基不穩,受到自民黨內穩健派與保守派的雙重牽制。受日本政治新一輪右傾化浪潮影響,自民黨內保守勢力為拉攏國內保守群體支持,助推高市早苗戰勝相對穩健的小泉進次郎。但與安倍晉三、麻生太郎等資深政治家不同,高市早苗既非政治世家出身,又無固定派閥或原派閥的堅定支持。從自民黨“四役”與內閣大臣構成來看,高市早苗將重點依托麻生派、原安倍派以及原茂木派的支持,并未有效平衡自民黨內各方政治勢力。若政策推行受阻,自民黨內諸如小泉進次郎、林芳正等穩健派政治勢力必定對其進行掣肘,而麻生派等保守政治勢力對高市早苗的支持并不堅定,其政府極大概率將步菅義偉政府、石破茂政府等短期政權的后塵。
二是日本政治極化、碎片化不斷加劇,自維聯盟穩定性不足。自民黨在此次首相指名選舉中依靠維新會的支持,勉強維持住了執政地位。但與聯合執政二十余年的自公執政聯盟相比,自維執政聯盟合作經驗不足,穩定性較弱。維新會選擇與自民黨“閣外合作”,其實也是為退出執政聯盟做準備。預計在下一次眾議院選舉中,缺乏公明黨支持的自民黨,議席數將下降兩成左右,屆時自民黨內“倒高市”勢力或將借機發難。
此外,高市早苗為拉攏關鍵少數政黨維新會的支持,接受了維新會提出的“毒丸”條件——在眾議院削減比例代表議席、設置副首都等議題上向維新會做出讓步,并承諾兩年后討論消費稅與政治捐款問題。如果自民黨切實履行與維新會的聯盟協議,必將激起在野黨以及自民黨內比例代表選區議員的強烈反對;若不履行聯盟協議,維新會則隨時可能退出執政聯盟。高市政府將因此在國會中遭遇不信任案的挑戰。自民黨與維新會之間的聯盟合作仍需經歷漫長的磨合陣痛期。
三是經濟、民生問題的困擾與美國貿易霸凌的持續沖擊。日本經濟在經歷“失去的三十年”之后,如今又受日元匯率暴跌、少子老齡化加劇等因素影響,尤其是近期以米價上漲為代表的通貨膨脹,使得民眾對自民黨政府經濟建設能力的不滿持續加劇。當前,若高市早苗欲僅以重啟“安倍經濟學”的方式提振日本經濟,無異于刻舟求劍。而且,雖然日本對美關稅談判暫時告一段落,但特朗普政府隨時可能在關稅、投資、增加防衛費等議題上繼續對日施壓,這將進一步加劇了高市政府的不穩定性。
此外,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主要源于麻生派等黨內保守勢力的支持。在移民、歷史、安保等相關議題上,高市政府面臨著兩難境地:若采取激進的民粹主義、修正主義路線,則將引發日本與中國等周邊國家間的外交爭端;若采取相對穩健的路線,又會引發自民黨保守派的不滿。對高市政府來說,如何做好平衡與取舍將是極大的考驗。
如今,日本政黨格局正處于新舊交替之際。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加速瓦解,自公執政聯盟解體、自維執政聯盟建立,參政黨、日本保守黨、令和新選組等新興政黨崛起,政治激化碎片化與政黨間的合縱連橫或將日益頻繁。日本政治也將由此進入新一輪動蕩變革期。(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于海龍)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