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中國的全國“敬老月”,10月1日是第35個國際老年人日,在這樣一個兼具國內關懷與國際共識的月份里,我們有必要思考一個顯著的全球性轉變:人類活得更長壽、更健康和更活躍。一度主要被視為挑戰的人口快速老齡化,如今正日益成為一個關于發展機遇的故事。老年人不僅是經驗與智慧的承載者,更是社會、經濟和文化進步的推動者。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如果能夠通過政策和社區行動順應時代要求,更長的壽命將為建設更具包容性、韌性和代際和諧的社會創造機遇。
認識到人口老齡化日益顯著的重要性,以及支持和鼓勵老年成員社會參與的必要性,國際老年人日并不是僅僅強調挑戰,更是慶祝健康與發展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時刻。這些成就使人們能夠享有更長壽、更充實的生活。這是一個向老年人無價貢獻致敬的時刻,他們的智慧、經驗與奉獻豐富了全球的家庭、社區和社會。
今年國際老年人日的全球主題是“老年人推動地方和全球行動:我們的愿景、我們的福祉、我們的權利”,與中國的全國“敬老月”一道,凸顯了老年人在塑造地方和全球議程中所發揮的變革性作用。他們的聲音和參與對于建設包容、公平的社會至關重要,同時為人口變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做好準備。
自1990年以來,中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現有老年人口3.1億,比35年前的9700萬大幅增長;同時,人均預期壽命已從1990年的69歲提高至79歲。加之低生育率,這些趨勢意味著未來幾十年人口老齡化將繼續加速。壽命延長和生育率下降也在重塑全球社會。到2075年,全球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預計將翻一番,而80歲及以上人口將增長兩倍以上。
人口老齡化常常被描繪成養老金、醫療體系和勞動力市場的負擔。然而,人口老齡化首先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成功的標志,反映了健康、發展與長壽方面的顯著進步。老年人是無價的財富,為發展貢獻著智慧、經驗和知識。特別是老年女性,她們常常是家庭和社區的支柱,她們照顧孫輩、維系文化傳承、操持家務。然而,她們的領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被忽視,她們的聲音也常常未被傾聽。
與此同時,世界上有很多老年人的照護需求還未得到充分滿足,面臨社會孤立和參與障礙。應對這些挑戰不僅是道義責任,更是一個戰略機遇。通過正確的政策措施,老齡化可以通過支持更長的工作年限、增加儲蓄和生產性投資,加強人力資本和促進包容性增長,從而成為發展的動力。
中國在采取前瞻性國家戰略預見人口老齡化挑戰和把握機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中國龐大的老年人口規模,加上技術和創新的進步,為設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的包容性方案提供了獨特機遇。從擴大醫療保健和社會保障,到將老年人融入社區和經濟生活,中國正在積極塑造一個可供他人借鑒的應對人口老齡化模式。中國也完全有能力引領全球及南南合作,分享經驗以幫助其他國家應對人口轉型。
第二十一屆中國老年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剛剛結束。自2004年首屆研討會以來,聯合國人口基金一直是其合作伙伴。今年的研討會展示了中國在社區養老、利用數字平臺和人工智能工具進行遠程健康監測,以及養老護理員培訓方面取得的顯著進展。研討會上展示的見解,說明了人口老齡化的益處如何超越政策或經濟范疇,強化家庭與社區。老年人為兒童提供支持、傳承文化和社會知識,并有助于建立代際團結。那些賦能老年人、使其能夠作出有意義貢獻的兒童友好及家庭友好政策,同樣能提升年輕一代的福祉,創建更強大、更具韌性的社區。更長壽、更健康的生活不僅提供了個人實現價值的機會,也帶來了集體成長、創造力提升和社會凝聚力增強的機遇。
通過將長壽視為資源而非負擔,中國可以樹立一個全球典范,展示如何建設一個認可、尊重并賦能老年人的社會。這樣做,我們不僅致敬老一輩的成就,更在創造一個所有年齡段的人都能茁壯成長、有尊嚴地生活的未來。(作者分別是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院長、老年學研究所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