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為何持續上漲?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可謂是“真?黃金周”。
10月1日起,金價持續攀升,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價格在10月2日刷新歷史紀錄,達到3923.3美元/盎司,是2015全年均價的3.38倍。10月17日的亞洲交易時段,金價已逼近4400美元/盎司,創下歷史新高。
即便在如此大漲的背景下,市場主流觀點仍對金價“再創輝煌”表示樂觀。高盛已將2026年12月的預估金價上調至4900美元/盎司,而“5000美元不是夢”的觀點亦大行其道。
不過,本輪金價“暴走”絕非簡單的資本狂歡,而是源于全球貨幣體系的深層震蕩。
各國央行:真正的黃金大買家
每逢金價上漲,輿論總傾向歸因為“個人的投資和消費推高了金價”,諸如“90后攢金豆子”“金飾消費火爆”之類。然而,不論是個人投資還是金飾消費,對全球黃金行情的影響都微乎其微,甚至大型金融機構對金價上漲也只能起到“助攻”作用。真正的黃金大買家是各國央行。
自上世紀后半葉以來,黃金經歷了兩輪大牛市。第一輪始于1971年,終于1980年9月。彼時金價從每盎司35美元飆升至850美元,漲幅超過20倍。引發這波“超級牛市”的原因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美元正式和黃金脫鉤,全球貨幣體系迎來重塑。以西歐發達國家央行拋售美元、增持黃金為起點,美國順勢從“黃金美元”轉向“石油美元”。這場重塑全球貨幣體系的金融博弈的主角正是美國及西歐各國央行。
第二輪黃金大牛市從2001年4月持續至2011年9月,金價從254美元漲到1920美元,漲幅超6倍。背景是歐元誕生、美元走弱。相比第一輪,這雖然是全球貨幣體系的一次“小手術”,但也是全球貨幣體系換籌碼的“高端局”,操盤手依舊是各國央行。
而本輪黃金牛市從2015年啟動,幕后推手依然是各國央行。最早行動的是俄羅斯央行。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系惡化。盡管當時西方國家對俄制裁力度有限,但俄央行還是未雨綢繆,大舉購入黃金,以實現盧布與美元的脫鉤,由此拉開本輪金價上漲的序幕。
此后,烏克蘭危機、新冠疫情等一系列事件,不斷沖擊全球金融市場和貨幣體系。黃金也因此成為各國央行的避險首選。高盛預計2025年和2026年各國央行的黃金凈購買量將分別達到平均80噸和70噸,如此體量的黃金購入量,豈是“攢金豆子”能攢出來的?
央行操盤黃金行情,意味著每一次黃金“暴走”,背后都是全球貨幣體系的震蕩。
反常的“美元和黃金雙強”
本輪黃金牛市的特別之處,并非十年近四倍的漲幅——相比此前兩輪,這點漲幅不算什么。這也是很多市場分析機構看好黃金行情后市的重要依據。
真正的反常之處在于黃金和美元“雙強”,打破了此前“美元走弱,黃金走強”的規律。前兩輪黃金大牛市,均發生在“美元弱勢”的大背景下。第一次是美元和黃金脫鉤,失去了金本位地位;第二次是歐元誕生,削弱美元獨霸地位。而這次美元并無弱勢跡象。盡管市場普遍將金價暴漲歸因于“美聯儲降息預期”,但美元不僅沒有走弱,反而歐元和日元對美元的大幅貶值,讓美元更顯強勢。
拉長時間線的觀察更為清晰,2015年啟動的黃金上漲行情,全程伴行“強勢美元”。這和前兩輪黃金牛市的“弱勢美元”背景截然不同。
因此,僅憑“美聯儲降息”解釋本輪黃金行情,缺乏說服力。如果美聯儲的利率變化真有如此威力,為何此前美聯儲暴力加息時,黃金并未大跌?降息預期,不過是引爆市場情緒的導火索。
并且,歐元和日元的貶值也并非短期現象,而是近十年的長期趨勢。歐洲和日本兩大經濟體長期陷于低增長、低利率、高負債的困境。糟糕的經濟表現早已動搖歐元和日元的信用基礎。
困擾各國央行的“錢荒”
所謂“錢荒”,并非流通中的貨幣不足,而是缺乏信用穩固的儲備資產。在現代法幣體系下,央行雖擁有貨幣發行權,卻不能無限制印鈔。貨幣的發行仍需以儲備資產為錨。一段時間以來,全球貨幣體系中,美元無疑是最主要的儲備貨幣,歐元、日元為輔助,黃金則是最后的“壓艙石”。
然而,這一體系正因全球主要貨幣信用基礎的動搖而走向崩塌。
過去近二十年,全球貨幣體系經歷了兩次大寬松。一次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的“放水大合唱”,另一次是2020年疫情期間的“救市潮”。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天量貨幣投放,積累了巨大的貶值勢能,動搖了全球貨幣體系的根基。
大堤總從最薄弱處崩潰。美元可以“霸權濫用”,美聯儲也能通過暴力加息強壓通脹。而歐元與日元呢?它們的經濟基本面早已無法支撐其貨幣信用。
美聯儲執行了兩年的高利率政策,吸引了大量美元回流。而歐元和日元兩大“替補”表現乏力,黃金便成了唯一的“避風港”。因此,2020年疫情沖擊下啟動的黃金避險行情,并未隨疫情結束而消退。相反,在美聯儲加息周期中,黃金價格一步一個臺階地暴漲,各國央行紛紛選擇增持黃金以補充資產儲備。
諷刺的是,各國央行運作的現代法幣體系,正是在“拋棄黃金”的基礎上建立的。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全球貨幣體系徹底和黃金脫鉤,理論上講黃金已不再具備貨幣屬性。然而,時至今日,各國央行卻不得不重新“吞金”以穩固信用。黃金的“王者歸來”,為“舊時代”貨幣體系敲響了警鐘。僅靠美元和黃金支撐起全球央行的資產儲備體系在狂風中搖曳。(作者系中國網特約評論員關不羽)
編審:蔣新宇 高霈寧 蔡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