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美國政府“停擺”進入第13天。臨時撥款法案投票的反復擱淺,盡顯民主、共和兩黨在國家治理的眾多關鍵議題上難有妥協。“停擺”帶來的數十萬聯邦雇員停薪休假,以及華盛頓“磨刀霍霍”裁減聯邦雇員的勢頭,導致政府運作的極端混亂,美財長貝森特13日承認政府“停擺”開始影響實體經濟和民眾生活。
政府“停擺”往往是兩黨政爭博弈難有妥協的產物,但此次“停擺”更多映襯的是兩黨關于“美國應當如何構建”上存在的根本性原則分歧。此次爭論焦點之一是能否延長《平價醫療法案》的聯邦補貼,以及對非法移民是否予以關照的問題。民主黨試圖將其與臨時撥款法案投票進行捆綁,以迫使共和黨人妥協,但后者對原則性問題不讓步的立場很堅定。兩黨矛盾再次迸發,既體現出移民問題對美國社會的多重影響,又展現出補貼問題對美國政府地位和功能產生的重大沖擊。這些爭論直接戳到兩黨對美國人和美國國家認同界定這樣的根本性問題。在共和黨理念中,龐大非法移民群體,甚至是整個移民群體,已導致當前的美國價值觀背離了對白人和基督徒群體居于社會主導地位的認可,更沖擊了美國憲法框定下“合眾為一”的國家建設目標。他們認為,多年來美國盛行的多樣性、公平性、包容性(DEI)文化,使美國不同族裔和群體對美國人自我認同價值觀喪失,更導致了美國國家融合移民的能力不足,重塑美國的前提和方向必須是先恢復美國傳統。而在民主黨人眼中,移民是美國具有多樣性和活力的表現和源泉,保護和增強移民群體福利是賦能政府和其使命所在。這種國家構建原則的根本性分歧,在當前美國兩黨爭論的各個關鍵議題上都有顯著表現。政府“停擺”則將美國政治中這一重大問題更為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此次停擺與共和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派試圖根本改變美國政治生態這一更為重大的問題緊密相連,這使得此次“停擺”的時間可能會拖得更久一些。人事即政策,特朗普政府2.0的國內政策重心是清除聯邦政府內的建制派人士,并以支持MAGA理念的共和黨人取而代之。過去近9個月中,聯邦政府的外交、安全、軍隊、經貿等部門裁換人員的進程一直沒有停止。政府“停擺”客觀上使MAGA派更少地受到來自國會的限制和約束,使其得以加快裁減聯邦政府內民主黨人和建制派雇員的進程。事實也是如此,這也是MAGA派對此次政府“停擺”采取“放寬心”立場的原因所在。政府“停擺”與派遣國民警衛隊處理諸如波特蘭、芝加哥等地非法移民的高曝光行動疊加在一起,產生出MAGA派在聯邦和州地方選民群體中持續削弱建制派精英權力基礎的效果,使美國的政治生態朝著有利于MAGA派實力增強的“變革”方向發展。在政府“停擺”問題上,民主黨是現狀派,要延長《平價醫療法案》,并以政府關門帶來的政治動蕩和社會混亂,向美國民眾展示共和黨主政無能的“現實”。可見,兩黨的核心關切并不是盡快解決政府撥款或政府重開問題,而是如何更好利用此次“停擺”危機達到增強本黨政治權力的目標。
由此可以預料的是,政府“停擺”會加劇美國社會、經濟的“暴戾化”傾向。“停擺”帶來公共衛生、公共服務等眾多民生問題,而“停擺”長期化則會使這些問題累積,并導致民怨加劇。民主、共和兩黨當前都在操弄相關政治活動,將民眾的憤懣對象引向對立黨派。民眾對自身困境持續以及美國政治“骯臟化”的不滿,會使美國已經存在的社會文化危機持續惡化,美國的民粹勢力土壤或將更為堅實,政治暴力事件也有可能更多呈現。政府“停擺”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樣在增加美國自身進行重大科技和產業調整的難度,使企業與民眾因對政府感到“泄氣”而減少投資或消費,美國自身經濟“疲軟化”很難避免。
總的來看,此次政府“停擺”是典型的美國政治悲劇,兩黨更多考慮的是利用目前僵局為明年的中期選舉和2028年大選累積政治資本,而非國家與民眾的根本福祉。更重要的是,兩黨關于美國內外發展方向的原則性對立愈演愈烈,此次政府“停擺”要在短時間內結束,難度較大。當美國的政治活動以“破壞”而非“建設”這個國家的特點呈現時,人們也就難以對其政治成就再抱有多大的期待。(作者是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