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局生變,高市早苗能否接任首相之位?

10月10日,日本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在與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舉行黨首會談后,宣布退出與自民黨的執政聯盟。公明黨的退出,進一步加劇了日本政局混亂,并將對日本政壇走向產生深遠影響。在此背景下,高市早苗能否接任首相之位尚未可知。執政聯盟的崩塌,標志日本政壇大變局時代開啟。
自公執政聯盟為何破裂?
自民黨和公明黨已聯合執政長達20多年,雙方形成了非常穩固的合作關系。公明黨的退出決定看似“突然”,實則是必然。一方面,高市早苗的上臺可能導致公明黨被進一步邊緣化。公明黨標榜“中道政黨”,在安保政策等方面與自民黨存在一定分歧,其之所以選擇與自民黨聯合執政,是為了借助執政黨的地位實現自身的政策主張,同時也可牽制自民黨過于右傾的政策。
在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占據國會多數議席時,自民黨只需依靠公明黨的支持便可通過法律和預算等,不必過多顧及在野黨的感受。不過,2024年眾議院選舉后,自民黨、公明黨兩黨淪為少數執政黨,自民黨要優先考慮在野黨的要求,從而導致公明黨的話語權下降。
這一形勢在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后或將進一步加劇。
在自民黨新成立的領導體制中,缺乏能與公明黨居中溝通的角色。并且,與公明黨關系不睦的副總裁麻生太郎所率領的麻生派,在自民黨領導層中占據多數。這種情況下,公明黨更加難以傳達自身的主張。因此,公明黨選擇退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表達對自民黨新領導體制的不滿。
另一方面,高市早苗的人事安排加劇了公明黨對支持率的擔憂。隨著黑金丑聞的曝光和發酵,自民黨在眾議院、東京都和參議院三次選舉中接連遭遇慘敗。公明黨也因此受到波及,得票率不斷下滑。可以說,黑金丑聞是自公聯盟敗選的根本原因。
然而,高市早苗卻對涉及丑聞的萩生田光一委以要職,沒有認真對待公明黨提出的加強政治資金限制的要求。在公明黨看來,高市早苗領導下的自民黨根本沒有解決黑金問題的態度和魄力。如果繼續與自民黨捆綁在一起,其支持率也可能跟著下降。這是關乎公明黨存亡的重大問題,也是公明黨下定決心與自民黨撇清關系的最重要原因。
日本政壇開啟大變局時代
隨著公明黨脫離執政聯盟,日本政黨格局或將進入新一輪分化組合,日本政壇的大變局時代已經開啟。
首先,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加劇了國會首相指名選舉的不確定性,高市早苗能否當選首相成為未知數。按照選舉規則,如果第一輪沒有候選人得票數過半,那么得票最多的前兩位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投票,第二輪得票多數者當選。目前,自民黨在眾議院有196個議席,如果立憲民主黨(148)、國民民主黨(27)和日本維新會(35)三大在野黨能夠實現聯合,推出統一候選人,票數就會超過高市早苗,從而實現政權更替。
隨著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各黨圍繞首相指名選舉的博弈已經白熱化。立憲民主黨已經多次向國民民主黨示好,并提出可推選其黨首玉木雄一郎為首相。因此,接下來關鍵要看各黨派縱橫捭闔的能力,即自民黨能否拉攏某個在野黨加入聯合政權,或三大在野黨能否實現聯合。
其次,無論誰當選首相,其執政之路都不會平坦。即便高市早苗勉強當選首相,由于失去公明黨的支持,其施政難度也會比石破茂更大。屆時,為了通過法律或預算,高市早苗將不得不尋求在野黨的合作,從而造成內政外交處處被掣肘的局面。如果在野三黨上臺,由于缺乏共同執政理念也很難長期執政。而且,在政權穩定性存疑的背景下,日本很可能再次出現首相頻繁更迭的情況,從而影響內政外交政策的連續性。
此外,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將使日本政黨格局進入新一輪分化組合。自民黨和公明黨的合作不僅是聯合執政的問題,也涉及選舉區候選人協調問題。長期以來,兩黨構筑了相互依存的選舉合作關系。公明黨背后的支持團體創價學會擁有較好的集票能力和組織能力,這也是自民黨選擇與公明黨長期執政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于自民黨而言,在某些與在野黨勢均力敵的小選舉區中,公明黨的支持層選票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失去公明黨的支持,其可能在下一次選舉中陷入苦戰,或進一步失去議席。同樣,公明黨在比例代表選區中也依靠自民黨選民的支持,否則公明黨的議席也可能減少。因此,公明黨的退出決定,將不可避免地對未來的國政和地方選舉等產生影響,或將成為日本政治權力重組的里程碑事件。(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潘萬歷)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