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增兵加勒比海的“三心”與“二意”

8月中旬以來,特朗普政府以所謂“打擊販毒集團”名義,向委內瑞拉附近的南加勒比海域派出8艘艦艇。此舉意味著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委內瑞拉、對拉美政策發生重大轉變。
特朗普的三個“心思”
截至9月下旬,美國海軍仍在委內瑞拉附近海域游弋。據媒體報道,此次部署在南加勒比海的軍艦包括3艘導彈驅逐艦、1艘導彈巡洋艦和1艘攻擊型核潛艇,3艘兩棲攻擊艦搭載超過4000名海軍陸戰隊員。此外,美軍還在附近的波多黎各機場部署10架F-35隱身戰機,可隨時飛抵進行火力打擊。
如此部署的軍事規模足以支撐一場中等烈度戰爭,其目的顯然遠不止“打擊販毒”這么簡單。
一是“表演禁毒”,服務國內政治。打擊販毒毫無疑問是特朗普此番指揮美軍兵鋒“南下”的最直接原因。近年來,在美國這一全球最大毒品消費市場的“吸引”下,拉美販毒組織向美國偷運毒品活動愈發猖獗。疊加偷渡、武器販運和有組織犯罪等問題,美國的治安問題持續惡化,也成為助推特朗普重返白宮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打擊毒品、改善治安、驅逐非法移民被特朗普視為其第二任期的內政重心。2025年8月8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授權國防部(現“戰爭部”)可動用各種必要軍事手段對被美國列為“外國恐怖組織”的拉美販毒集團實施打擊,由此為美國海軍進逼委內瑞拉提供政策依據。9月2日、15日和19日,特朗普多次下令美軍在委內瑞拉近海開火,打擊其認定的所謂來自委內瑞拉的“運毒快艇”,造成至少17人死亡。但很顯然,這些“大炮打蚊子”的軍事行動并不能真正杜絕販毒活動,無非是向選民展現特朗普對待國內安全問題的強硬態度,借此抬拉政治聲望而已。
二是“以壓促變”,以極限施壓顛覆委內瑞拉左翼政權。特朗普早在第一任期時就對委內瑞拉左翼反美政權視若仇讎,對馬杜羅政府施加金融制裁和經濟封鎖,甚至曾派出雇傭兵潛入破壞。到了第二任期,特朗普又“陰招”不斷:先是宣布對與委內瑞拉進行石油貿易的國家施加25%額外關稅,欲扼殺委內瑞拉對外經濟聯系,后又指控馬杜羅總統為“販毒頭目”并將懸賞金額增加至5000萬美元;如今,大兵壓境,大有對委內瑞拉實施“外科手術”式軍事打擊之勢。不過,考慮到特朗普的行事作風和美國內政外交重心,特朗普顯然并沒有真正“入侵”委內瑞拉的打算。其真實目的可能是利用軍事威脅和經濟制裁加劇馬杜羅政權的治理困境,同時向委內瑞拉國內的反對派傳遞“政治信號”,煽動他們再次跳出來制造事端。
三是“殺雞儆猴”,借武力威脅打壓拉美左翼。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高度敵視拉美左翼,尤其對委內瑞拉、古巴、尼加拉瓜等激進反美政權施加嚴厲制裁和打壓。如今,美軍劍指委內瑞拉,同時也有恫嚇尼加拉瓜、強化對古巴“圍困”的意圖。特別是,委內瑞拉與古巴之間每天約3萬桶的石油合作很可能因美軍威脅而遇阻,且恐將進一步加劇古巴的能源危機,引發民生問題甚至社會動蕩。
美國新拉美戰略的兩重“深意”
回歸“半球控制”,重新強化對西半球掌控。8月以來,美國媒體披露醞釀中的美國新版《國防戰略》將把本土和西半球列為頭號重點,大幅提升了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在美國地緣安全戰略中的排序。這將是特朗普政府全球戰略收縮、重拾前白宮首席戰略師班農的所謂“半球控制論”的直觀體現。
特朗普政府將戰略重心轉向周邊,意在確保美國在西半球的能源、資源、市場和航路優勢,保證國土安全。首當其沖要向地區內的反美政權“開刀”,通過強有力的極限施壓促成反美左翼政權“變天”,或者至少有力限制其影響力,從而為美國新的西半球戰略護航。
強調“以力服人”,憑借硬實力維持地區影響力。盡管特朗普政府有意重拾“門羅主義”,但面對拉美國家日益高漲的獨立自主、團結自強呼聲,美國在拉美和加勒比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一言九鼎”“為所欲為”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美國只好更多地動用軍事、經濟優勢,以“反毒”為名武力威懾委內瑞拉、挑動移民遣返問題打壓哥倫比亞、干涉巴西國內司法對巴西濫施關稅。這些無非都是通過“硬實力”強行在西半球立威。
不過,“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美國侵犯委內瑞拉主權、打壓拉美國家的行徑已經引發強烈反彈。巴西、哥倫比亞等多國都表達了對委內瑞拉的支持和對美國的譴責。委內瑞拉也動員了250萬軍隊和民兵,立志反擊美國“未宣告的戰爭”。顯然,特朗普政府的“新炮艦外交”,注定是行不通的。(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呂洋)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