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利時最近表態將在今年9月底聯合國大會期間承認巴勒斯坦國后,加入當前這波巴勒斯坦國“承認潮”的西方國家數量進一步增多。在此之前,英國、法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已經先后作出類似表態,這被外界認為是西方國家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政策風向的一次重大轉變。
為什么西方掀起這波巴勒斯坦國“承認潮”?首先一個原因就是本輪巴以沖突持續延宕,加沙人道危機愈演愈烈,挑戰人類良知和國際正義底線。2023年10月至今,本輪巴以沖突已經持續超過700天。加沙地帶衛生部門數據顯示,沖突已經導致加沙地帶7萬多人死亡或失蹤,其中包括2萬多名兒童和1.25萬名女性,另有超16萬人受傷。加沙九成基礎設施被毀,經濟損失超過680億美元。隨著慘劇不斷加劇,主要西方國家國內民意幾乎一邊倒地要求盡快推動加沙停火,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
其次,美國對其西方盟友的影響力或控制力下降。過去,美國通常要求盟友國家在巴以問題上與其保持步調一致,提出要在巴以雙方達成諒解、簽署和平協議的前提下再去考慮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問題。但現在,美國國際形象一路下滑,在巴以問題上一味偏袒以色列引發國際社會普遍不滿,其他西方國家越來越難在該問題上與華盛頓保持一致。加之美國在關稅等問題上對一眾盟友“開刀”,更加劇了西方國家的離心力,美國同盟體系內部的分歧和裂痕進一步加深。
再者,加入這波“承認潮”的西方國家希望借此搶占道義制高點。2025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選在第80屆聯合國大會的“歷史性時間節點”作此宣示,相關國家的考量之一,是在聯合國這一最重要的國際多邊場合展示與美國“精致利己”做派截然不同的一面,即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國,把加沙人民福祉以及中東地區和平放在重要位置,借此提升自身的國際道義感召力。
不管動因如何,越來越多西方國家明確表態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對于通過“兩國方案”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整體進程來說都是好事。
就其影響來說,一是使巴勒斯坦問題進一步回歸中東問題的核心位置。長期以來,尤其是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爆發后,國際社會對西亞北非地區的關注不斷分散和變化,近些年來更多聚焦的是伊朗核問題,加上美國2020年試圖推動所謂“亞伯拉罕協議”,促進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巴勒斯坦這個“中東問題的核心”不斷被邊緣化。這也事實上成為本輪巴以沖突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預見,加沙沖突和巴勒斯坦問題將會成為第80屆聯大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更多西方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將讓國際社會重新認識到解決這個問題的緊迫性。
二是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一條“全球南方+全球北方”共同承認巴勒斯坦國的統一陣線。過去承認巴勒斯坦國的主要是全球南方國家,如今西方世界內部分裂加劇,歐洲一些國家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開始加入全球南方國家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努力。隨著9月底聯大會議舉行,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將有150個左右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這種“南北”合力對于打破巴勒斯坦問題僵局無疑是一個有利因素。
三是讓國際社會重新看到聯合國的重要性。西方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表態在第80屆聯大會議期間迎來小高潮,表明聯合國被國際社會認為是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主要平臺。近些年來,在巴以問題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上,美國屢屢試圖淡化聯合國的作用,甚至動輒退出聯合國相關機構或繞過聯合國推行單邊行動。但以巴勒斯坦問題為最新例子,兜兜轉轉之后,諸多全球性問題仍需回到聯合國這個最重要的國際多邊合作平臺加以協調和解決,聯合國安理會以及聯大相關決議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遵循。就此而言,在成立80周年這個節點,聯合國的重要性再次凸顯。
總之,無論在國家數量上還是未來走向上,承認巴勒斯坦國都是一種大勢所趨。希望當前這波西方國家“承認潮”繼續奔涌壯大,推動政治解決本輪巴以沖突、停止加沙人道災難,也為巴勒斯坦問題的最終解決創造有利條件。(作者是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