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2日,在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走向命運與共:從抗戰精神到全球倡議》報告發布暨研討會在北京外交學院舉辦。該報告由環球時報社與外交學院聯合發布。
對于臺灣問題,中國政府堅決主張并明確強調,臺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臺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勝利成果,二戰一結束,臺灣重新回到中國領土主權范圍之下,中國完全重新確立對臺灣的主權;二是臺灣回歸中國是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涉及到臺灣問題和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基礎。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臺灣目前出現三種分裂謬論。第一種是“兩岸互不隸屬論”,也就是“新兩國論”。這是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擁有主權,將兩岸定位為“一邊一國”。1945年臺灣重新回歸中國版圖,中國重新對臺灣行使主權,以及1949年中國內戰導致的是政府繼承,而不是國家分裂。這個法理一直延續到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而且,上世紀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第二種分裂謬論是“臺灣問題國際化”。它發端于“臺灣地位未定論”,體現為對所謂“舊金山和約”的炒作。臺灣“外交部長”林佳龍最近說,“舊金山和約”簽訂了,《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效力就沒有了。民進黨的這一做法是在挑戰“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的定位,把臺灣問題進行“國際化”和“多邊化”。
第三種謬論是“民主決定臺灣前途論”。國際法不承認一個國家的一部分獨立出來成立新國家,這種單方面分裂國家的行為不具有合法性。因為國際法反對分離權,民進黨就炮制出“民主自決權”。它無法構建“民族自決權”,因為臺灣沒有一個單獨的民族,外省人、閩南人、客家人等臺灣的主體人口都是漢族人,約占臺灣總人口的96%。民進黨就試圖以“民主主權”的論述來構建“人民自決權”。它聲稱“臺灣2300多萬人自決臺灣的前途”,這是一種謬誤。從自決權的角度,如果要決定臺灣的前途,應該由包括2300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來決定。
這三種分裂論述本質上都指向“臺獨”,謀求“一邊一國”或者“臺灣獨立”,同時它在內涵上又具有挑戰國際秩序,特別是戰后國際秩序,試圖分裂國際陣營的意味。我們必須明確:第一,國際法確認臺灣重新納入中國版圖,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聯合國認同和支持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一個中國原則成為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的重要規范;第三,世界各國與中國建立和發展外交關系,接受和遵循一個中國原則,這已成為普遍共識和基本準則;第四,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絕不允許外國勢力介入和干涉。(作者是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