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環球時報》與外交學院聯合發布《走向命運與共:從抗戰精神到全球倡議》報告,從踐行四大全球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全球秩序的深刻影響,以及二戰歷史對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的寶貴啟示。
2025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隨著時代發展和世界交融,中國對抗日戰爭與二戰性質的認識也逐漸深化,從人類文明的高度加以審視。
無論抗日戰爭還是二戰,都是一場文明與野蠻、進步與反動的大搏斗。德意日法西斯勢力的所作所為,都是向人類文明的挑戰,而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抵抗則是正義的、進步的。
近代以來,“侵略非法”是國際社會形成的基本價值觀之一。但直到1974年,聯合國大會才終于通過決議確認了“侵略”的定義,并列舉了構成侵略的七種行為。這是人類社會經歷長期的磨難和思考后,超越不同利益和認知達成的共識,是人類社會共同價值觀乃至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典型表現。這種共同的認知,就成了一種價值標準,一種道德約束,一種國際法準則。
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看問題,可以超越國家間利益、認知和價值取向的差別,以共同標準確定國際關系中的正義非正義、可為不可為。如果將其以國際法的形式固化,違反者不僅要受到國際社會的道德譴責,更會受到國際法的制裁。這是文明發展之要求,也是文明規范之約束。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來之不易,其中蘊含著極為豐富和深刻的經驗教訓。國際社會至少應從中汲取四點:第一,既要維護本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也要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曾飽受國土淪喪、主權被侵害的傷痛,所以一直堅決反對任何外部勢力的侵犯,也決不侵犯其他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就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經過70多年的實踐檢驗,它不僅成為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石,也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
第二,任何國家都不能用侵略手段解決沖突,所有違反這一原則的行為都要受到抵制和懲處。人類對戰爭的認識過程,本身也是文明發展的過程。歷史上,戰爭曾被認為是獲取利益的必要手段,甚至是強盛和力量的象征。但1899年和1907年的兩次海牙和平會議,讓國家的戰爭權開始受到限制;一戰后國聯成立進一步推動了限制的擴大。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等文件,最終確立了不得進行侵略戰爭、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原則,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戰爭或武裝沖突仍不斷發生,真正執行非戰原則、實現人類和平依然艱難。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和組織,都應促進這一原則的實現。
第三,任何國家都必須嚴格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共同維護符合人類文明要求的國際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以聯合國為主體建立起來的戰后國際秩序,是吸取兩次世界大戰慘痛教訓的產物。雖然并不完美,但戰后以來,隨著和平與正義力量的擴展,這一秩序也在逐步改進和發展,總體上對世界是有利的。
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各國都必須嚴格遵守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二者是維護國際秩序的基本手段與重要保障,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成果和標志。
第四,每一個國家都要尊重多樣性,與其他文明和平共處、交流互鑒,編織人類文明更美的圖景。如何處理文明間的關系是人類社會的大課題。每個國家都應堅持文明多樣性的理念,正確對待文明差異和矛盾,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國際社會要共同推動建立國際文明新秩序、完善規則,形成文明互鑒的制度和機制。
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最重要的是要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一個和平、發展、文明、進步的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歷史長河中,人類社會曾經多次站在十字路口,回答“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僅100多年來就至少有過4次。前兩次的錯誤分別帶來了一戰和二戰。第三次是二戰結束后,對“向何處去”的兩種截然不同回答,讓世界分裂成了兩大陣營。20世紀90年代初,人類第四次站到十字路口,最終選擇了終結冷戰的道路。
如今,世界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在這關鍵時刻,我們更要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銘記用千百萬人生命換來的經驗教訓,把世界的航船引向正確的方向。
正確回答“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止戰促和,關鍵是要充分認識到今日世界已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只有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才能正確認識、處理本國與他國的關系,才能真正堅持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才能摒棄冷戰思維,讓世界免于重演兩次世界大戰的悲劇。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種族、文化、國家與意識形態的界限,為思考人類未來提供了全新視角,也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給出了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我們期望,通過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紀念和總結,進一步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和發展,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升華。(作者是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