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市場迎來了一個標志性時刻:主營人工智能(AI)芯片的高科技企業寒武紀,股價一度突破1595元,收盤價更是超越長期穩居榜首的貴州茅臺,成功登頂A股“股王”寶座。盡管寒武紀股價隨后出現沖高回落,但這場看似投資市場估值常規調整的波動,背后實際上是我們正經歷的深刻經濟結構變革的縮影,更是新質生產力扭轉資本市場估值邏輯的生動演繹。它清晰標志著,中國經濟動能正從傳統消費驅動,轉向科技創新引領的歷史性躍遷。
長期以來,貴州茅臺作為A股市場的“股王”,憑借其獨特的消費品屬性、稀缺性、高毛利率和堪比債券的穩定性,成為價值投資的典范,代表著過去二十年中國消費升級、品牌溢價與穩定現金流的成熟商業模式。然而,隨著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傳統增長模式面臨瓶頸,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意義,在經濟領域愈發凸顯。中國經濟的航船,亟需從依賴資源投入和規模擴張的“舊動能”航道,轉向依靠科技創新和效率提升的“新引擎”。
在此背景下,資本市場風向的變化,是新舊動能轉換最敏銳的晴雨表。綜合板塊來看不難發現,硬科技領域正成為資本“聚集地”,股權投資出現向人工智能等戰略新興行業的顯著傾斜。寒武紀的崛起,絕非孤立的個股現象,而是新質生產力擺脫傳統增長路徑依賴,帶動中國科技產業系統性突破與資本邏輯深刻重構的必然結果。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新質生產力之所以能有如此爆發力,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在頂層設計上,新質生產力得到了國家戰略與政策的強力賦能。從“十四五”規劃將科技創新置于核心地位,到“人工智能+”行動的深入實施,再到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大力扶持,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旨在構建支持創新的制度環境、優化要素配置、激發市場活力。配套的一系列高新技術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則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明確的指引,極大地提振了市場預期。
其次,關鍵領域的先發突破,讓科創投資從點點星火化為燎原之勢。以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橫空出世為標志,中國在人工智能應用層實現了從追趕到并跑甚至局部領跑的跨越,直接倒逼上游算力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為國產AI芯片、服務器、數據中心等產業鏈上下游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資本市場的敏銳嗅覺,正是捕捉到了這種由“應用突破”向“基礎支撐”傳導的產業邏輯,從而將創投資金注入到包括AI芯片在內的整個科技產業鏈。
最后,在提升自主性概念下,日益穩固的產業鏈和產業升級,是持續釋放新質生產力動能的基礎。在外有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內有產業升級急切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國內科技企業、科研機構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力,攻堅克難。從EDA工具、IP核到先進制程,從芯片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國產化替代的鏈條不斷延伸,自主可控能力顯著增強。這種產業鏈在壓力下愈發堅韌與穩定的表現,給了投資者更強的信心。他們相信的,不僅是某一家企業的短期業績,更是整個中國科技體系應對挑戰、實現自主發展的系統性能力與正確方向。
當然,就像寒武紀發布的風險提示所說,該企業股票價格存在脫離當前基本面的風險。必須清醒認識到,寒武紀當前高達數百倍的市盈率,蘊含著巨大的市場預期與估值泡沫。歷史上,中國船舶、全通教育、暴風科技等也曾短暫登頂“股王”,但最終未能持續,股價大幅回調。高估值的背后,是對未來打破技術瓶頸、業績持續爆發的高預期。從長遠角度,資本市場還是要冷靜、理性對待科技股的發展,按照未來主導產業的邏輯謹慎布局。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耐心的產業積累和理性的資本支持。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變革期,解放思想、轉換思維是適應新資本市場趨勢的第一步。即便存在短期波動風險,但寒武紀超越茅臺所傳遞的長期信號依然清晰而強烈。要讓這股科技創新的“新引擎”持續強勁,既要為“寒王”的誕生喝彩,也要保持戰略定力;既要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引導資金更多流向新質生產力領域,也要防范資本炒作風險,正視科技股的高成長性與不確定性,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如此一來,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浪潮奔涌向前之際,寒武紀的登頂將超越一個符號,真正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堅實注腳。(作者是宏觀經濟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