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突然對委內瑞拉“大軍壓境”?
近日,美國和委內瑞拉關系驟然緊張,低烈度戰爭風險上升,地區不安定、不穩定因素集聚,引起各方關注與擔憂。
繼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指控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為“太陽販毒集團”頭目后,美國司法部部長邦迪控訴馬杜羅與“阿拉瓜火車”犯罪團伙勾結,并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扣押馬杜羅本人7億美元資產,還對其開出5000萬美元天價懸賞金。上周,美國政府又以緝毒為名向南加勒比海派出艦隊,白宮更是宣稱將不遺余力打擊毒品恐怖主義。馬杜羅政府隨即作出強勢回應,宣布召集全國450萬民兵進入備戰狀態。
據悉,美國此番軍事部署經過周密討論和精心安排,是自1989年入侵巴拿馬以來,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開展的最高規格軍事行動。所派出的艦隊規模龐大、功能多樣、戰力強大,包括一艘兩棲攻擊艦、兩艘兩棲運輸船、三艘宙斯盾驅逐艦,水下還有核潛艇,空中則有反潛偵察機。此外,艦隊還配備4000余名士兵,多為海軍陸戰隊成員。
美國此次作戰任務被廣泛懷疑“動機不純”——以如此標準的海上壓制陣容打擊販毒集團,未免有些反應過度、用力過猛。另外,在跨境打擊毒品犯罪方面,美國海岸警衛隊遠比海軍陸戰隊更合適。值得注意的是,美軍艦隊集結地點靠近委內瑞拉沿海經濟特區,對其關鍵基礎設施進行精準打擊的意圖十分明顯。
長期以來,美國以“西半球衛士”自居,實則是以“安全”為名在地區開展地緣政治和經濟博弈。美國將拉美地區視為傳統勢力范圍和“戰略后院”,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更被其視作“柔軟下腹部”和關鍵要沖地帶。而委內瑞拉緊貼加勒比海南翼,俯瞰巴拿馬運河出入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次美軍派軍艦南下的意圖不外乎有三個方面:
一是,通過配合對委內瑞拉的經濟制裁、外交孤立等極限施壓政策,形成對馬杜羅政府的政治圍攻之勢,以達到戰略威懾目的。自馬杜羅去年連任以來,美國一直拒絕承認委內瑞拉政府的合法性,反復炒作選舉舞弊話題,借機在拉美制造矛盾和分裂。美軍壓境也可對拉美其他左翼政府起到威懾作用,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馬杜羅是堅定的“反美斗士”,與古巴、尼加拉瓜同為美國政府的“眼中釘”“肉中刺”。自特朗普再次上臺之后,美國外交政策意識形態色彩漸濃,對拉美激進左翼政策趨緊,發動“顏色革命”的風險同步上升。美國此次出兵,無疑將對地區國家形成強力震懾作用。
二是,通過“秀肌肉”方式展示美國強大軍力,攫取更多石油資源,爭奪地緣經濟博弈籌碼,以維護美元霸權和西半球霸主地位。委內瑞拉擁有全球最大的石油儲量,但鑒于委內瑞拉原油品質較差、提煉難度大且設備老化等原因,委內瑞拉石油產業長期依賴西方跨國石油集團。但又因忌憚美國經濟制裁,美歐跨國公司在委內瑞拉業務逐漸被邊緣化。這為中俄等國企業提供了填補空白的機會。特朗普政府再度上臺后,急于收復美國在拉美的傳統勢力范圍,擴大在西半球的經濟存在,為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做好能源資源儲備,重新鞏固美國在西半球“一家獨大”的格局。
三是,通過武力敲打牽制域外力量,推行排外主義和干涉主義,達到各方勢力相互制衡的局面。近年來,委內瑞拉與中、俄兩國走得近,還承諾與伊朗加強兄弟關系,這引起美國高度警覺。尤其是俄羅斯持續擴大與委內瑞拉的軍事防務合作,相當于在美國身邊植入一枚定時炸彈,引發美國戰略焦慮。在此背景下,委內瑞拉已初步具備與美國開展非對稱作戰的能力。美國此次對委內瑞拉的軍事圍獵行動既是“試探”也是“摸底”。一方面,觀察域外大國反應,判斷各方對委內瑞拉的支援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摸排委方軍力部署,為日后可能的軍事干涉作準備。
自特朗普2.0政府啟幕以來,“新門羅主義”卷土重來,為美拉關系蒙上陰影,美委關系走向也難言樂觀。“胡蘿卜加大棒”是美國對委內瑞拉永恒不變的政策主旋律。今年以來,美委關系時好時壞、時明時暗,如今,美委雙邊關系又一次出現拐點。(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所章婕妤)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