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 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文 | 劉泉紅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于正確認識和理解場景,加快推動場景培育和開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深入認識場景的內涵特征
場景,是用于系統性驗證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產業化應用以及配套基礎設施、商業模式、制度環境的具體情景,是連接技術和產業、打通研發和市場的橋梁,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對促進新技術新產品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具有重要牽引作用。
場景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真實世界性。場景必須是在真實的環境中,由真實的用戶面對真實的問題。相比實驗室環境,真實世界場景充滿不確定性和復雜性,能滿足真實的需求或解決真實的痛點、堵點,當然也能給企業帶來一定收益,提供“干中學”的機會。
二是價值可驗證性。場景設置和運行的主要目標是驗證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在真實世界是否能“跑得通”,經濟性、安全性等方面是否可行。因此,創新的價值,包括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用戶體驗價值等必須能夠在場景應用中清晰地定義、測量和評估。
三是示范可復制性。場景應用的目的是為通過示范應用,驗證且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場景相當于一個試點,在真實世界具有一定代表性,能有效復制和推廣,對于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具有較好的參考借鑒意義。
四是協同集成性。場景的搭建,并非單獨一個主體所能完成的,需要多方參與、多方協同,既需要用戶側主體開放場景,也需要技術和服務供給側主體參與場景挑選、甄別或改造,較多場景還需要政府參與進行政策創新,甚至還需要集成多部門多主體多企業才能形成可試驗的場景。
五是風險可控性。相比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場景是小批量、小范圍的,場景運行的風險一般較小,通過一系列防范措施能將負面影響控制在可接受范圍。
二、深刻把握場景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作用機理
場景是系統性驗證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重要載體。“真金需要火煉”。場景將創新環境從傳統實驗室搬到真實的市場環境,構成技術可行性的“試金石”。真實場景的復雜性、不確定性,能充分暴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在穩定性、兼容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潛在不足,這是任何模擬測試和試驗都無法替代的。
場景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關鍵橋梁。場景直接將企業的研發創新置于真實環境,以解決特定問題或滿足特定需求,創新圍繞應用場景背后的市場需求展開,所創即所需,確保研發投入能夠精準對接市場需求,不搞隔山打牛、不搞閉門造車,從根本上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和成果轉化難的問題。
場景是促進前沿技術產業化和技術迭代升級的早期市場需求。一方面,場景真實環境的復雜性與嚴苛性會迅速暴露技術的缺陷和瓶頸,來自應用場景的用戶體驗數據等,能為企業持續創新、促進技術迭代升級提供載體。另一方面,前沿技術場景應用,對經濟社會具有真實價值,能產生一部分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企業前期的創新投入,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成長提供早期市場需求。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突破,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迭代,智能駕駛技術不斷進步,人形機器人不斷推出新機型,新能源技術加速升級,全球創新和產業版圖正在重塑。同時,新技術跨越“死亡之谷”的時間大大縮短,新技術強調與具體場景的結合,加快場景應用成為新技術成長的關鍵命脈。因此,以場景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將顯得尤為重要。
三、奮力開創場景培育和開放新局面
加快培育拓展經濟社會應用場景,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海量場景供給。一是聚焦前沿領域,探索元宇宙、虛擬現實、智能算力、機器人、無人生產、生物基材料替代、綠電直供、虛擬電廠、深遠海開發等技術創新應用場景。二是聚焦傳統經濟社會領域,遴選培育垂直細分領域大模型典型應用場景,探索創新高校畢業生、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字社保及企業用工需求場景,為前沿技術向醫療衛生、養老助殘托育、文化旅游等領域滲透創造場景條件。
深入推動場景開放和公平高效配置,為創新型企業獲取場景資源提供良好環境。一是加大各類場景開放力度。各地區各部門要聚焦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動本領域場景對外開放。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要主動開放主業領域場景,吸引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參與,強化場景開放協同共享。支持民營企業主動發掘市場需求,探索拓展新場景。二是促進場景資源公平高效配置。完善場景資源配置規則,健全場景供需對接匹配方式。促進各類主體公平高效參與場景資源配置和開發利用。加快培育有關中介組織,提升專業服務供給水平。
提升應用場景政策保障和管理能力,為場景優質高效供給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強化政策保障。加強各類政策協同配合,放大政策效應,發揮政府采購支持作用,推動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二是健全管理制度。鼓勵場景建設管理制度創新,探索盡職免責管理模式。完善新場景安全風險管控措施,防止出現監管漏洞,確保場景安全有序發展,統籌新技術應用場景與高質量充分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