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擴大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文 | 金瑞庭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笆奈濉睍r期,我們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推動對外開放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十五五”時期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釋放了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的強烈信號。未來五年,我們要精準把握高水平開放的豐富內涵,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關鍵領域,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
對外開放取得重大成就
“十四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更為“十五五”時期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奠定堅實基礎。
對外貿易實現量質齊升。我國頂住全球需求不振、供應鏈受阻、單邊主義上升等壓力,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貨物貿易規模連續8年居全球首位,服務貿易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預計“十四五”時期貨物和服務進口將超過15萬億美元。貿易結構不斷優化,一般貿易比重提升,標志著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與國際競爭力穩步增強;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快速增長,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為外貿注入新活力。此外,通過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展會,我國主動擴大進口,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廣闊市場機遇。
雙向投資水平穩步提升?!耙M來”方面,“十四五”時期,我國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盡管全球跨國投資波動較大,但我國吸引外資規模保持穩定,高技術產業引資占比顯著提升?!白叱鋈ァ狈矫?,對外投資累計為東道國納稅3000多億美元、帶動大量就業,促進了當地工業化和現代化;對外承包工程規模創下新高,烏干達卡魯瑪水電站、印尼雅萬高鐵等項目投產,帶動設備技術標準“走出去”。
制度型開放縱深推進?!笆奈濉币詠恚覈鴮ν忾_放逐漸實現從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轉變。一方面,依托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壓減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有序推進數據跨境流動等新興領域制度創新。另一方面,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宣布在世界貿易組織當前和未來談判中將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展現大國責任擔當。
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笆奈濉睍r期,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從“建框架、打基礎”向“優結構、提效能”轉變,設施、貿易、資金融通水平提升,一批標志性工程與“小而美”民生項目落地,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行效能增強。據統計,全球有超四分之三國家加入共建行列,累計與69個國家和組織簽署113份標準化合作文件,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國際合作網絡。實踐表明,共建“一帶一路”成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不僅促進我國與共建國的雙向交流和協同增效,更為全球互聯互通作出重要貢獻。
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戰略方向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盡管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我國外部環境安全穩定構成一定威脅,但我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積極擴大自主開放。兼顧中國所需與世界所盼,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設計”,在規則對接、領域拓展、平臺建設上突破。以服務業為重點擴大市場準入,有序推進金融、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完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聚焦競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標準、勞工保護等“邊境后”議題,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制度體系。擴大經貿“朋友圈”,加快區域和雙邊貿易投資協定進程,推動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建設,落實對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建交國100%稅目產品零關稅舉措,以自身開放促進共同開放。推動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探索可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提升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形成區域協調開放格局。
推動貿易創新發展。加快推動貿易向“規模與質量效益并重”“貨物+服務+數字貿易協同”轉型。一是推動貨物貿易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積極拓展中間品貿易,重點提升關鍵零部件、重要材料競爭力,健全標準認證體系,加力鞏固歐美傳統市場,拓展東盟、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降低單一市場依賴。二是推動釋放服務貿易潛力,提升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依托數字經濟優勢,推動金融、知識產權、信息技術等新興服務出口,建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聯動機制,促進與制造業融合,支持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設備等生產性進口與優質消費品、高端服務等生活性進口。三是以數字貿易為重要引擎,有序擴大數字領域開放。推動建設數字貿易示范區,促進數據跨境流動、數字身份認證、電子支付國際合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貿易企業,推動電子商務、數字內容、云計算出口,強化數字技術在貿易全鏈條應用。
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優化環境、提升質量,擦亮“投資中國”品牌,增強對外投資效益。吸引外資方面,重點以“準入又準營”塑造新優勢,持續縮減負面清單,放寬服務業、高端制造業準入限制;聚焦高端制造、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領域引資,鼓勵外資參與技術攻關與產業升級;營造透明穩定制度環境,保障外資國民待遇,完善投訴機制,增強外商長期信心。對外投資方面,重點以“有序布局、提升效益”健全管理服務體系,引導企業按市場原則與國際規則參與對外投資;不斷健全海外綜合服務體系,加強風險預警防控,提供法律、金融、稅務一站式服務;推動對外投資與國內產業升級相結合,引導產業鏈有序跨境布局。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向“工筆畫”深入推進,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標準、更可持續的發展。一方面,加強與共建國家戰略對接,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與“小而美”民生項目。加快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后續建設,完善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網絡,提升跨境運輸效率;聚焦減貧、衛生、教育、農業領域,建設學校、醫院、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促進民心相通。另一方面,不斷深化貿易、投資、產業、人文務實合作,拓展綠色、數字、人工智能領域合作。貿易領域重點推進通關便利化、降低成本,投資合作方面要鼓勵產能合作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新興領域重點是推動綠色能源、綠色基建項目落地,深化數字技術在跨境貿易、物流、金融等方面應用,加強人工智能國際交流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