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精準原則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文 | 仇煥廣 遼寧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已累計對監測識別有返貧致貧風險的600多萬群眾進行了精準幫扶,消除了返貧致貧的風險。過渡期以來,我國全面建立健全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機制,不斷豐富幫扶政策“工具箱”,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到2020年底,我國如期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消除絕對貧困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脫貧攻堅戰的勝利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基礎。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對脫貧縣要扶上馬送一程,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為了避免政策出現“急剎車”效應,黨中央設立了5年的過渡期,確保脫貧成果鞏固與拓展,并順利對接鄉村全面振興戰略。
5年來,各地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強化幫扶力度,脫貧縣農村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經濟活力持續增強。2024年,脫貧縣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522元,增速連續4年快于全國農村居民平均水平。脫貧地區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各脫貧縣形成2個至3個主導產業,總產值突破1.7萬億元。脫貧勞動力就業穩定,超過3000萬人實現了高質量就業。這些數據顯示,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并為鄉村全面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著過渡期結束,脫貧攻堅與鄉村全面振興的銜接將進入新階段。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統籌建立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這為新階段的農村發展政策調整提供了方向。在原有幫扶的基礎上,實施更加精準、分類化的幫扶措施。針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將加強勞動能力開發式幫扶,激發內生動力,并注重社會救助的兜底保障,確保低收入群體不掉隊。
幫扶政策還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完善: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精準幫扶力度,特別是在經濟相對滯后地區,建立差異化扶持機制;強化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群的開發式幫扶,注重技能培訓與就業扶持,增強“造血”功能,防止返貧現象發生;通過東西部協作與定點幫扶等手段,促進欠發達地區的振興發展彌補地區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低收入人口在困難時期能得到有效的生活保障和支持。
未來,政策將繼續堅持精準原則,依據新發展階段的需求,優化幫扶機制,確保脫貧攻堅成果長期穩定。通過精準識別和幫扶低收入群體與欠發達地區,確保脫貧群眾逐步走向富裕,避免返貧風險。確保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全面振興目標的有機銜接,推動農村經濟從“脫貧”走向“振興”,實現可持續的共同富裕。總體看,要一以貫之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長久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成功實踐,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的認可和稱贊,為世界減貧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脫貧攻堅及其成果的鞏固拓展不僅帶來了鄉村物質層面的改變,更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文化認同和社會價值。它不僅提升了脫貧農民的收入水平,更增強了他們生活的動力。鄉村全面振興將從這些深層的變化中汲取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堅實的精神動力和物質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