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規劃彰顯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
【學思踐悟】
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也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重要實現機制,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
五年規劃是我們黨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持續探索并成熟定型的治國理政方式,能夠統籌兼顧遠期與近期、整體與重點、連續性與目標性的關系,確保我們在復雜環境中保持戰略定力,實現制度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
統籌遠期與近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總是根據人民意愿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斗目標。這些奮斗目標,就是黨在各個發展階段所提出的宏偉愿景。五年規劃把宏偉愿景分解為易于執行的階段性目標,其有效接續,使每一個規劃都能成為連接愿景所設定的長期目標中的重要一環?!笆逦濉睍r期是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制定和實施好“十五五”規劃,將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統籌整體與重點。五年規劃通常在整體謀劃基礎上,明確特定時期的重點任務,并制定具體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十三五”規劃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同時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綠色低碳發展等重點領域;“十四五”時期重點關注科技創新、全面深化改革、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等?!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單列,針對該領域的重點任務,有關部門會出臺具體支持政策,為相關實施部門提供有力保障。
統籌連續性與目標性。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互疊加、環環相扣,確保了五年規劃目標的貫通和銜接。同時,五年規劃不僅只進行五年期間的發展規劃,也會根據發展任務的周期性通盤考慮未來目標,從而平衡前后幾個五年之間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議》稿從這個基本定位出發謀劃‘十五五’時期發展,既同‘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理念和思路保持連續性,又準確把握未來5年我國發展大勢,提出符合實際、具有前瞻性的總體思路、重大原則、主要目標、戰略任務”。這使得政策能朝著一個既定目標和方向前進,“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韌性由此而來。
統籌各方資源與力量的重要抓手
五年規劃通過設定發展方向目標、制定重點任務、明確政策導向,調動各方面主動性積極性,成為統籌發展資源和力量的重要抓手。在黨的領導下,五年規劃在編制之時就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進來,黨領導中長期規劃編制的過程就是動員各種積極因素參與的過程。
五年規劃是具有重要統領和導向作用的國家發展規劃。黨的二十大強調要“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指出,五年規劃綱要“主要是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的重要依據”,“居于規劃體系最上位,是其他各級各類規劃的總遵循”。國家發展規劃具有鮮明的前瞻性、戰略性、指導性,其他各級各類規劃都要以國家五年規劃為導向。正如《建議》所指出的,“按照本次全會精神,制定國家和地方‘十五五’規劃綱要及專項規劃等,形成定位準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國家規劃體系”。
《建議》明確要求,強化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和監督,健全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五年規劃通過設置政策議程,引導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集中向規劃確定的重點領域和重大任務配置。五年規劃確定新的重大任務后,政府加強統籌協調,在國家層面建立多部門協作機制和合作大平臺,把發展任務落實到各個部門和地區;同時,發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利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科技政策、產業政策等經濟手段和政府引導進行資源配置。
實現現代化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敝袊浆F代化正是通過編制實施五年規劃集中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久久為功、厚積薄發,才不斷續寫“兩大奇跡”新篇章。
五年規劃在前瞻研判國內外發展環境的基礎上,設置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確立“大事”目標清單?!笆逦濉睍r期主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立足于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基本定位,以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為著眼點進行系統謀劃,以有力有序有效應對世界百年變局的新形勢和發展中突出問題為著力點補短板、強弱項”,更加關注對發展和安全具有基礎性影響的重大任務,把發展立足點更多放在做強國內大循環上。為此,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的內在穩定性和長期成長性對沖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在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性進展;把“新四化”同步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課題,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突破。通過做好這些“大事”,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五年規劃從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對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總體部署,集中體現我們黨的發展理念和戰略。五年規劃通常會重點強調該時期內關注的戰略發展,如科教興國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人才強國戰略、擴大內需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造強國戰略等。《建議》在明確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和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等“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重大戰略任務,進而以這些重大戰略任務支撐實現主要目標。五年規劃注重聚焦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通過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推進,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集中展現了我們黨關于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深遠思考。
(作者:魏志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