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張光新
11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并與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舉行雙方首次元首會晤。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晤不僅符合兩國根本利益并取得豐碩成果,也為觀察中韓關系走向提供了重要窗口。
中韓元首會晤明確了兩國關系發(fā)展方向。韓國尹錫悅政府時期,受美日韓加強合作、臺灣問題等因素影響,中韓關系受到一定沖擊。李在明政府上臺后,雙邊互動關系出現積極改善勢頭。習近平主席訪韓標志著中韓關系正式回暖,對韓國而言更是重要的外交突破。
此次會晤反映出韓國外交的獨立性。李在明政府積極拓展外交空間的努力,與中國一貫倡導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度契合。通過本次會晤,雙方進一步明確了兩國關系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為中韓關系的行穩(wěn)致遠奠定了共識基礎。
此次會晤推動了兩國經貿合作提質升級。中韓雙方經濟互補性強,雙邊貿易額長期保持高位,特別是在供應鏈穩(wěn)定和高技術合作方面潛力巨大。中國連續(xù)21年是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韓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在本次會晤中,雙方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藥、綠色環(huán)保、銀發(fā)產業(yè)等民生領域達成諸多務實合作的具體方案,經貿合作磋商渠道得到進一步拓展,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也得到實質性推進,兩國經貿關系邁上新臺階。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兩國經貿合作有利于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為世界經濟發(fā)展注入更多確定性。
此次會晤密切了兩國區(qū)域和國際事務合作。亞太地區(qū)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qū),是世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源。中韓作為亞太地區(qū)“有分量”“有影響”的重要國家和經濟體,在區(qū)域和國際事務中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雙方通過本次會晤達成共識,要加強在地區(qū)與國際事務中的戰(zhàn)略溝通,加深政治互信,相互尊重社會制度與發(fā)展道路選擇,照顧各自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要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處理分歧矛盾,要拓展共同利益攜手應對危機挑戰(zhàn),共同為亞太地區(qū)的和平與發(fā)展作出貢獻。
中韓元首會晤改善和增進了兩國人民感情。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不同國家國情不盡相同,只有構建人民之間交流的紐帶,讓人民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信任,國家之間的關系才能走向穩(wěn)固。本次會晤為中韓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新的動力,有利于促進兩國民心相通。此外,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了貿易投資、金融科技、農業(yè)環(huán)保等領域合作協議的簽署。這些合作協議的落地將進一步擴大兩國人民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兩國人民的福祉、增進兩國人民的感情。
“好鄰居,金不換”。中韓是搬不走的近鄰,友好交往歷史悠久,經貿和文化聯系也非常密切。建交33年來,兩國超越分歧、克服困難,積極推進各領域合作,實現了互利共贏。本次會晤達成的協議進一步釋放了中韓合作潛力,為兩國企業(yè)和民眾帶來實際利益,助力雙方經濟高質量發(fā)展。中韓關系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中韓兩國人民相知相敬,符合兩國根本利益,順應時代潮流。
對中韓關系而言,當前正是改善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然而,韓國國內右翼勢力抬頭、領土爭端、朝核問題以及中美博弈等“隱形壓力”,是兩國關系需要應對的挑戰(zhàn)。不僅如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國際形勢變幻交織,不確定性因素顯著增多。但令世界欣慰的是,未來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不會變,同世界共享發(fā)展機遇的理念不會變,促進地區(qū)和全球和平穩(wěn)定的決心不會變,對韓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也不會變。只要堅守建交初心,堅定睦鄰友好方向,堅持互利共贏目標,中韓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就能夠實現高水平跨越,并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逐漸形成“心緣相親”“美美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學東西文明互鑒研究院特聘副教授)
編審:蔣新宇 高霈寧 蔡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