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張志新
10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韓國釜山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六年來的首次面對面會晤。在中美關系經歷新一輪貿易摩擦與戰略博弈的關鍵時期,釜山會晤為雙方通過元首外交校準未來關系發展航向提供機遇,也為動蕩不安的世界經濟和國際形勢注入穩定性。同時,此次會晤的成功舉行也表明,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或將繼續保持斗而不破的模式。
釜山會晤是兩國元首在雙邊關系即將進入新階段的一次重要會晤。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來,美國對華實施了強硬的貿易政策,而中國則實施了相應的反制措施。雙方的貿易摩擦不僅對兩國經濟造成嚴重沖擊,也對全球供應鏈和國際秩序產生深遠影響。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兩國國情不同,難免有一些分歧,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時而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問題在于,中國從來沒有想挑戰誰、取代誰,而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
目前,中國即將開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關鍵階段的“十五五”時期,特朗普政府則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旗幟下準備迎接美國建國250周年。如同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國的發展振興與特朗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并行不悖的,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釜山會晤為下一階段中美合作指明了方向。在經貿問題上,習近平主席表示,經貿應該繼續成為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而不是絆腳石和沖突點;雙方應該算大賬,多看合作帶來的長遠利益,而不應陷入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在不久前舉行的吉隆坡中美經貿磋商中,雙方圍繞美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措施、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芬太尼關稅和執法合作、農產品貿易、出口管制等共同關心的重要議題達成基本共識。這說明對話比對抗好,只要雙方展現誠意,就可能達成合作共贏的局面。
釜山會晤中,習近平主席還指出,中美在打擊非法移民和電信詐騙、反洗錢、人工智能、應對傳染疾病等領域合作前景良好,對口部門應該加強對話交流,開展互利合作。這為近期兩國相關部門開展新的交流與對話作出明確的部署。而雙方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加強合作無疑有助于提升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減少猜忌和疑慮,從而避免戰略誤判。
釜山會晤的成功舉行,再次證明“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2019年6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關于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曾明確表示,對于兩國經貿分歧和摩擦,中國愿意采取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推動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但合作是有原則的,磋商是有底線的,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國決不讓步;對于貿易戰,中國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關稅大棒和制裁措施,中國并沒有妥協退讓,而是通過對等反制奮起反擊,不僅在國際舞臺上捍衛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單邊主義,同時還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中國的斗爭策略是成功和有效的,也得到世界上多數國家的認可。
此次會晤中,習近平主席向特朗普總統介紹了中國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經濟發展情況,尤其強調說:這是克服內外困難實現的,來之不易;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規模、韌性、潛力都比較大,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換言之,中國從來不懼怕貿易戰、關稅戰。今后的中國,將更有戰略自信與戰略定力應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任何風險和挑戰。(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張志新)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蔡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