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張玉環 吳斯
10月31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為亞太地區在開放共贏的道路上不斷前進貢獻中國方案。
亞太地區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板塊和主要增長引擎。亞太區域經濟合作不僅關系到地區人民福祉和經濟發展,也關系到世界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作為亞太地區重要經濟體,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積極倡導者和引領者,特別是在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蔓延的背景下,中國堅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和開放的區域主義,提出一系列理念倡議,采取一系列務實行動,有力促進亞太區域經濟合作。
為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提供思想引領。自1991年加入APEC以來,中國積極圍繞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提出前瞻性主張和倡議,有力推動亞太地區持續繁榮發展。1996年,中國在菲律賓蘇比克會議上提出“APEC方式”,為APEC合作提供重要指導。2001年,中國首次在上海舉辦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推動達成《上海共識》,明確APEC未來發展議程,凝聚區域經貿合作共識。特別是自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出席或主持歷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為亞太人民共同命運謀劃未來。從牢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到倡導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再到推進亞太自貿區進程,這些立足時代前沿的創新理念,為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
為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貢獻中國力量。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型經濟大方向,以實際行動積極構建開放融通的亞太合作格局。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主動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高標準經貿規則。特別是近日簽署的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以實際行動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有助于推動區域經濟朝著更深層次一體化和長期穩定增長的目標邁進。中國已成為13個APEC成員最大貿易伙伴,對亞太經濟增長貢獻率約為64.2%,帶動地區37.6%的貨物貿易增長和44.6%的服務貿易增長。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和經濟全球化逆流,中國將繼續攜手亞太各國,維護地區及全球產供鏈穩定,促進亞太和世界經濟循環。
為亞太區域共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2023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書面演講中指出,“共同發展是亞太合作的總目標。”近年來,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等一系列全球性倡議,積極向世界貢獻國際公共產品,而亞太則是直接受益者。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例,其在亞太地區的深入推進,極大地促進了區域互聯互通,為亞太共同繁榮發展注入長期穩定動力。錢凱港、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等標志性項目促進了基礎設施“硬聯通”,為地區發展帶來新機遇;規則標準“軟聯通”有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中緬邊境的胞波狂歡節、“國門學校”等民生項目促進了人文交流“心聯通”,夯實了區域合作的民意基礎。中國將繼續著眼亞太地區人民共同利益,以務實行動持續推動地區共同發展、增進人民福祉。
為亞太區域經濟增長增添中國機遇。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經濟發展一直同亞太區域合作進程相融相伴。近年來,中國通過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培育新質生產力,為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新動能。中資企業建設東南亞最大的垃圾發電項目——越南河內朔山垃圾發電站,徹底解決了困擾河內多年的“垃圾圍城”之痛;中國同馬來西亞攜手共建汽車高科技谷項目,打造東盟新能源和新技術研發制造高地;中國電池企業在印尼建立從鎳礦冶煉到動力電池制造的產業鏈,助力實現印尼綠色出行和本地制造愿景;老撾巴色智慧香蕉種植園應用中國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節省約20%的水肥,降低50%的人工成本……未來,隨著“十五五”規劃的審議通過,中國式現代化將釋放更大市場潛力,為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創造更廣闊空間。
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中國將順應歷史大勢,一如既往推動開放型經濟和亞太經濟一體化,致力于實現共同發展、繁榮進步的亞太夢想,同地區國家一道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與各方攜手開創亞太發展新時代。(作者單位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蔡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