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80年前,人類在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浩劫之后痛定思痛,決定重建戰后國際秩序。1945年10月24日,50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簽署《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的正式成立。中國作為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一個在憲章上簽字。80年間,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全球治理、促進全球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已擁有193個會員國,是世界秩序的“承重墻”,也是全球公共產品的“最大供應商”。
《聯合國憲章》第一條即開宗明義: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各國友好關系,合作解決國際問題,促進對人權的尊重。過去80年,聯合國將維護世界和平的宗旨貫徹于每一次維和行動中。自1948年以來,聯合國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70多項維和行動,200多萬維和人員被部署在世界各熱點地區。1988年聯合國維和部隊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彰顯了國際社會對其和平貢獻的高度認可。
在推動全球治理方面,聯合國大會與專門機構共通過了560余項國際條約,涵蓋戰爭法規、裁軍、人權、氣候、海洋、民航、衛生等幾乎所有跨國議題。其中,《世界人權宣言》為國際人權保護奠定了基石;《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全球海洋治理確立了法律框架;《巴黎協定》則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行動指南……這一系列國際條約共同構建了今天的國際法體系,成為國家之間交往的基本準則。
聯合國在促進全球發展方面同樣功不可沒。1960年,聯合國提出“發展十年”理念,隨后制定四期發展十年戰略;1990年推出人類發展指數;2000年制定千年發展目標;2015年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把減貧、健康、教育、氣候行動等17項目標納入全球政策框架……全球極端貧困率從1990年的36%降至2024年的8.5%,2023年全球預期壽命比1950年高出20多歲,全球成人識字率從1950年的56%上升至2023年86.7%,這些成績的取得,聯合國均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聯合國下屬的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難民署等機構,構成了全球發展合作與人道援助體系的中堅力量。
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西方頻頻架空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多邊機制,甚至繞開聯合國安理會發動單邊軍事行動,嚴重挑戰了聯合國的權威。1999年北約對科索沃的空襲、2003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2011年美、英、法等國對利比亞采取的軍事行動,均未獲得聯合國安理會的明確授權。美西方所謂“人權高于主權”等說辭更是削弱了《聯合國憲章》中明確主張的“主權平等”原則。而且,由于個別國家的阻撓,近年來,聯合國安理會在敘利亞內戰、烏克蘭危機、加沙沖突等熱點問題上提出的決議草案頻遭否決,導致集體決策機制效率嚴重下降。部分國家長期拖欠會費更是導致聯合國預算大幅縮水,以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期發出警告,聯合國將遭遇“破產危機”。
盡管聯合國正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但其核心地位仍無可替代。無論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還是調解地區沖突、實施人道主義救援,聯合國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所言:“聯合國的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聯合國的地位必須維護,不能取代”。一旦其權威受損,世界恐將再次陷入“叢林法則”。
今天,我們紀念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不僅是為了回顧歷史,更是為了傳承使命。80年前,聯合國的成立承載著人類告別戰爭、追求和平的共同愿望;80年后,世界再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合作還是對抗?團結還是分裂?這是人類必須回答的時代之問、歷史之問。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強化聯合國的核心地位、貫徹《聯合國憲章》的宗旨,是人類避免重蹈戰爭覆轍的必然選擇。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