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彭韜
10月18日,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主席。她在競選期間明確表示,將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并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致電鄭麗文,祝賀她當選國民黨主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多年來,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致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期望兩黨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深化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推進國家統一”。
“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系的定海神針,清晰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其核心意涵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共識不僅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石,更是國民黨安身立命、謀求發展的根本前提。在當前臺海局勢復雜嚴峻、島內政治生態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國民黨唯有堅定堅持“九二共識”,才能重新贏得民心支持,重拾政治生命力,真正迎來發展的前途與機遇。
回顧歷史,堅持“九二共識”是國民黨為民眾爭取利益、贏得信任的關鍵所在。20世紀90年代,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九二共識”,為后續兩岸交流合作搭建了制度框架。2008年至2016年,國民黨在臺灣執政期間,始終堅守“九二共識”的政治立場,推動兩岸實現“三通”、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擴大文化教育交流等,創造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黃金八年”。這一時期,兩岸經貿往來規模突破千億美元,臺灣的農產品得以順利進入大陸市場,數百萬臺胞享受到兩岸交流的紅利,國民黨也因此在島內獲得廣泛支持,鞏固了執政基礎。這段歷史充分證明:堅持“九二共識”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更是國民黨實現政治目標、贏得民眾認可的正確道路。
立足現實,堅持“九二共識”是國民黨打破困局、重獲生機的唯一選擇。一方面,“九二共識”是破解當前臺灣經濟困頓的“金鑰匙”,也是推動臺灣民生發展的“催化劑”。近年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蓄意制造兩岸對立,導致兩岸經貿合作受阻、人員往來受限,臺灣經濟民生陷入“增長乏力、發展滯后”的困境。如今,島內基礎設施落后,產業面臨稅匯雙重壓力,青年低薪問題嚴重,房價、物價高漲,貧富差距擴大,經濟問題日益嚴峻。而大陸擁有廣闊的消費市場、完整的產業鏈和豐富的發展機遇,與臺灣經濟高度互補,是臺灣經濟民生發展的有力依托。
另一方面,“九二共識”是遏制“臺獨”分裂、維護臺海和平的“壓艙石”,也是保障臺灣民眾利益的“護身符”。當前,民進黨當局與外部勢力相互勾連,不斷制造臺海緊張局勢,使臺灣陷入“兵兇戰危”的境地。在此背景下,國民黨若能旗幟鮮明地堅持“九二共識”,推動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推進重啟各領域交流合作,就能為臺灣帶來急需的發展機遇,也能讓臺灣民眾真切感受到“和平發展優于對抗沖突”。這種“以民生促認同”的路徑,正是國民黨重建選民信任、爭取政治支持的關鍵舉措。
展望未來,堅持“九二共識”是國民黨擺脫政治困境、實現長遠發展的根本保障。當前,國民黨正面臨“靈魂缺失”的嚴峻挑戰:若背離“九二共識”,便會與“臺獨”勢力同流合污,失去自身區別于民進黨的核心特質;若虛化“九二共識”,則會淪為“中間路線”的犧牲品,既得不到大陸的信任,也無法贏得臺灣民眾的支持。唯有以“九二共識”為核心重建政治認同,國民黨才能明確自身在兩岸關系中的定位——既是臺灣地區的政黨,更是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重要力量。
可見,國民黨唯有堅定錨定“九二共識”,堅守一個中國原則,才能找回“政治靈魂”、贏得民眾支持、拓展發展空間,在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增進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進程中,實現自身的前途與未來。若背離這一核心共識,國民黨終將在歷史的洪流中迷失方向,淪為無足輕重的政治配角。
期待鄭麗文當選后,國民黨堅持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搭建兩岸溝通的橋梁,推動兩岸在經濟合作、文化傳承、民生保障等領域深化合作,讓臺灣民眾切實感受到和平發展的紅利;同時,在臺灣內部積極宣傳“九二共識”的重要意義,戳破“臺獨”勢力的謊言,凝聚“兩岸一家親”的社會共識。
唯有如此,鄭麗文率領的國民黨才能擺脫“邊緣化”的在野危機,重新成為臺灣政壇的重要力量,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貢獻力量,也為自身贏得光明未來。(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臺港澳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