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密室,一樁命案,一個罪人
田水《12個人》再度開啟人性拷問
一個封閉的空間、一樁鐵證如山的命案、一個等待處死的男孩,12個不同職業(y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脾氣秉性的人聚到一起,開啟了一場人性的審判。話劇《12個人》改編自美國著名電影《12怒漢》,講述了一名18歲男孩被控在午夜殺害了自己的父親,法庭上的證據(jù)極具說服力,被告顯然會被裁決有罪,只要12位“陪審員”一致通過有罪,就可以將這男孩送上電椅。臨時被召集來的“陪審員”是12個普普通通的人,素不相識,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利益和經(jīng)驗。看似已成定局的判決由于其中一人的異議而變得復雜起來。對生命的尊重、對偏見的反思、對公正的責任逐漸改變著他們的裁定。在這里,人性的本質(zhì)、弱點,矛盾對立,善惡交織,形成了一場激烈的沖撞。有罪還是無罪?這成為了全劇最扣人心弦的焦點。曾有觀眾評價該劇:“12個人代表了不同的階層、經(jīng)歷了不同的人生、懷揣著迥異的價值觀,可最終告知了我們‘尊重生命、合理懷疑、平和處世、冷靜思考’的重要性。”劇中短兵相接的臺詞對抗、層層深入的案件推理、充滿爆發(fā)力的表演方式,既“好看”又“深刻”,曾締造了滬上小劇場100%的上座率傳奇,即將于1月19日至28日登臺國家大劇院小劇場。
由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制作出品的話劇《12個人》于2010年在上海首演,這是田水由演員蛻變?yōu)閷а莺髨?zhí)導的第一部話劇作品。田水認為:“因為這戲的劇本非常好,它所討論的話題永遠不會過時,關(guān)于責任心以及對于個體生命的尊重。我們身處一個經(jīng)濟發(fā)達、情感冷漠的社會,我希望用這臺兩小時的話劇把演員和觀眾集聚到同一個空間內(nèi),讓每一個人從自己的觀念、生活閱歷、文化程度等各方面的經(jīng)驗來參與這場人性的審判。”該劇生動演繹了美國陪審團的審判制度,也引發(fā)了國內(nèi)司法界的熱切關(guān)注。在《12個人》話劇藝術(shù)和法律解讀座談會中,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的孫軍說:“法律并不神秘,本質(zhì)是社會基本的倫理道德。我們現(xiàn)在的法學教育還很薄弱,如何從人文素養(yǎng)方面來培養(yǎng)我們的法律人才?感謝話劇《12個人》,這是一臺話中有話、戲中有戲的作品。”